美國自2018年起對中國部分產品加征關稅,試圖遏制中國制造業發展,早期階段,對中風電產業確實帶來了一定的影響。近期,美國特朗普政府變本加厲,在全球實施所謂的“對等關稅”,挑起關稅戰,令全球股市“哀鴻遍野”,很多人因此擔心中國風電產業會不會受到關稅戰的直接影響,與其他工業領域一樣進入到衰退期。但媒體和業內人士分析顯示,這種擔心是多余的。中國風電整機商經過20多年的發展,憑借著中國最大單一市場以及技術方面不斷銳意進取獲得的強大優勢,將美國關稅政策的負面影響降至最低。
中國風電整機商,特別是有大量海外訂單的三大風電整機商金風科技、遠景能源和明陽智能在美國風電市場的業務占比極低,基本不受“對等關稅”政策的影響。最新數據顯示,這些整機商出口美國的整機設備收入占總營收比例不足3%,除前幾年已交付的海外訂單外,目前基本沒有新增美國訂單。
國內風電企業也早已將市場重心轉向“一帶一路”國家,包括歐洲、東南亞等地區。同時,中國風電產業鏈的國產化率已超過90%,核心部件基本實現自給自足,美國的關稅大棒,基本上無法沖擊到國內整機商的成本結構。
相反,全球風電離不開中國。根據全球風能理事會(GWEC)的產業鏈供應鏈報告,到2030年結束時,全球的風電裝機規模必須增加兩倍(為現在裝機容量的3倍),而現行供應鏈無法滿足這一要求。風能供應鏈具有高度全球化的特征,中國在稀土元素的精煉以及風電整機和零部件制造方面占有明顯主導地位。在該報告中,GWEC判斷全球未來十年最有可能進入“障礙增加”情景(Increased Barriers),也即市場進一步加強貿易壁壘,各國不得不將注意力轉向國內投資。這也將導致全球無法實現1.5°C氣候目標。
此前,美國對中國風機的零部件加征關稅,并對墨西哥、加拿大進口風電機組等零部件征收25%關稅,這導致其陸上風電項目的總成本上升了約7%,迫使美國開發商更依賴本土的高價供應鏈,這削弱了其與中國整機商相比在第三國市場的競爭力。新一輪關稅戰,不光對美國風電市場是雪上加霜,還會進一步降低美國風電產業鏈在美國本土外的競爭力。加上美國風電政策近幾年持續動蕩,特朗普對風電特別是海上風電的極端不友好,聯邦許可的進一步停滯,預計2025年新增裝機容量還將繼續下降40%,這種市場情況下,對中國整機商的市場吸引力已經大大降低。
同期,歐盟的規劃新增風電裝機超過60GW,中國整機商完全可以借助成本優勢,努力進入到歐洲市場。2024年,明陽智能大型漂浮式風電機組已獲得歐洲訂單,大金重工的單樁海上風電基礎已經連續獲得多個歐洲大型項目的訂單并已執行完成,這說明全球盛行的關稅壁壘,不光不會限制中國風電產業出口的步伐,相反有可能強化其技術輸出能力。
總體而言,美國關稅戰對中國風電整機商的直接影響可控,但也需警惕全球供應鏈成本的傳導及技術競爭的加劇。根據GWEC發布的《全球風能報告2024》和《2024全球海上風電報告》,2023年全球前五大風電市場,中國、美國、巴西、德國、印度中,中國新增裝機容量達75GW,創下新的紀錄,占全球新增裝機容量的近65%。GWEC供應側報告:中國風電整機商領跑全球!6家企業進入前十名。金風科技已經連續三年成為全球最大的風電整機商。
2024年,中國風電新增裝機容量再創新高,據CWEA發布的2024年中國風電吊裝容量統計,2024年,全國(除港、澳、臺地區外)新增裝機14388臺,容量8699萬千瓦,同比增長9.6%。截至2024年底,累計裝機超過20.9萬臺,共計56126萬千瓦,同比增長18.3%,其中:陸上累計裝機容量51795萬千瓦,占全部累計裝機容量的92.3%;海上累計裝機容量4331萬千瓦,占全部累計裝機容量的7.7%。這些數字顯示,中國有一個全球最大的單一、穩定發展的風電市場,完全無懼美國單方面挑起的關稅戰。
作者: 來源:風能專委會CWEA
責任編輯:jianp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