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么多外行涌進來,光伏制造行業的門檻到底有多低?”在碳中和上升為國家戰略、“十四五”規劃宏偉裝機目標的背景下,大批行業外新手一齊沖入光伏行業分享盛宴,一點都不像有太高技術門檻的高科技產業。沖進來的外部玩家中,有如德力股份、福耀玻璃等產業鏈協同企業的順勢延伸,有如高景太陽能、海源復材等企業掌舵人本身有光伏行業背景,也
03
攪動風云
新玩家們或許短時間內在良品率、制造成本方面不占優勢,但是擁有更新的技術以及靈活性,有彎道超車的機會。
除了入局門檻低,資本市場支持之外,新玩家們進入光伏行業還有一個天然的優勢,就是掌握更新的技術工藝。
光伏度電成本的下降,有賴于不斷的技術變革,從硅片、電池到組件,技術變革促使產品價格不斷下降,但也淘汰了落后的技術和產能,一次又一次地改變了行業的競爭格局。多晶硅龍頭保利協鑫的衰退和單晶硅龍頭隆基的崛起,就發生在上一輪單晶替代多晶的硅片技術變革中。
這種不停的技術迭代和產能替換,對于老玩家來說是一種時時刻刻的威脅,但對于新玩家來說卻是一種先機。
市場往往傾向于買新不買舊。以硅片行業為例,今年上半年,在光伏降本的壓力之下,采用大硅片降低成本的需求猛增。210大尺寸硅片大獲成功。在一些市場機構的預測當中,未來幾年182/210大尺寸硅片替代166及以下硅片的速度大大加快。
而硅片領域的新玩家,如上機數控、京運通、高景、高測股份多采取了210尺寸向下兼容182的方案,他們都沒有歷史產能包袱,輕裝上陣。老玩家們則可能要承擔落后產能的折舊、重置等成本。
電池片環節也是如此。在PERC后時代,HJT和Topcon是普遍認可的兩種升級替代路線。雖然對后兩種路線的孰優孰劣存在爭議,但新技術取代舊技術是不爭的大趨勢。
因此,與老玩家們相比,新玩家們或許短時間內在良品率、制造成本方面不占優勢,但是擁有更新的技術以及靈活性,有彎道超車的機會。
這些跨界者將會沖擊到光伏產業固有的競爭格局,光伏產業的蛋糕將被重新切分。
光伏行業本身就比較分散,沒有絕對的龍頭,長期是諸侯割據、群雄逐鹿的局面,在硅料、硅片、電池、組件等不同環節都有各自的一方霸主。
沒有一家企業能夠取得像寧德時代之于中國動力電池行業一樣的壟斷性,坊間甚至有“老大魔咒”的說法。
重新劃分蛋糕的過程,不可避免的就是出現產能過剩與價格戰,新進入者與老牌勢力之間的競爭必然加劇。尤其是在近兩年驚人的擴產潮之下,行業洗牌或將加速到來。
對于行業龍頭如隆基、通威而言,雖然產業經驗深厚,有著更好的成本優勢,但在價格戰之下,其盈利能力及其持續性和穩定性,勢必會受到沖擊。
對于所有新入局的玩家而言,歷史經驗證明了大部分跨界者和新玩家都很難挑戰現有的行業龍頭,但在行業內占據一席之地,卻并非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04
寫在最后
從更高的維度審視,中國光伏行業就是在不斷的技術迭代、劇烈競爭和價格戰中成長起來的。
一個個耳熟能詳的名字在這個過程中如過眼云煙:施正榮、彭小峰、海潤光伏、東方日升,各領風騷幾年,再被新的對手拉下寶座。
行業能夠獲得今天世界領先的地位,靠的就是一代又一代光伏從業者創業、研發、創新、承擔風險。跨界者的加入,將很有可能刺激行業的技術創新與度電成本降低。而行業的星辰大海,就蘊藏在每一次競爭帶來的細微進步之中。
作者:荊玉 來源:巨潮商業評論
責任編輯:jianp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