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60碳中和”目標給我國碳減排工作提出了更加嚴峻的考驗,也為能源革命和低碳發展設定了總體時間表。在減排政策的工具庫中,碳市場是其中最重要的工具之一。當前,在氣候變化承諾目標的倒逼下,全球和中國的碳市場建設全面進入“快車道”。2017年12月,全國碳排放交易體系正式啟動,截至2020年8月,試點省市碳市場共
把握綠色轉型中的制度機遇
《中國電力企業管理》:以電力作為碳市場建立的突破口,對于電力行業而言會產生怎樣的影響,如何把握其中的機遇、應對減排的挑戰?
王志軒:首先,電力行業是溫室氣體排放的重要領域,也是應對氣候變化的主要著力點,是實現國家碳減排目標的關鍵。其次,世界主要國家或區域碳市場都將電力行業納入碳市場,為我國電力行業碳市場建設提供了豐富的經驗借鑒。第三,我國電力行業具備開展碳市場的必要條件,包括具備堅實的數據基礎、完善的監管體系、較高的管理水平等。基于以上主要原因,電力行業成為首批納入碳市場的重要行業。
電力行業參與碳市場(初期為發電行業)具有多方面影響:一是促進發電行業、發電企業重視碳減排,碳將作為一種有價資源對企業生產經營產生影響;二是提升了行業、企業碳排放管理的能力建設,如,建章立制、成立碳資產公司、開展碳盤查、編制核算報告等;三是在發電行業節能降耗空間越來越小的情況下,提供了一種低成本減碳的市場手段;四是促進電力行業向清潔低碳轉型,進一步促進低碳或零碳的可再生能源快速發展。
同時,可再生能源將迎來巨大的發展機遇。過去,為充分體現可再生能源清潔低碳的環境價值,國家有關部門建立了綠證和可再生能源電力消納保障機制,鼓勵可再生能源項目通過綠證交易獲得合理收益,保障可再生能源的長期發展空間,但這些措施還不足以為可再生能源的大規模發展提供資金支持。我國碳市場逐步引入抵消機制后,允許控排企業使用CCER完成履約,以及隨著碳市場的發展,通過創造并擴大減排量市場,“幾乎凈零排放”的可再生能源將成為綠色投融資的重要領域,將會有力支持能源電力的低碳轉型。
《中國電力企業管理》:初具雛形的碳市場如何與改革中的電力市場相互協調、相互促進?
王志軒:目前,我國電力市場和碳市場均處于起步階段,做好二者銜接聯動的前提首先是準確把握二者的關系。碳市場與電力市場相對獨立、又相互影響。從實際來看,發電企業生產電力的同時伴隨著溫室氣體排放,二者是同一主體(發電企業)的兩個方面;從運作來看,兩種市場機制又各自獨立,其政策、規則、管理和交易等各自成體系;從機制來看,碳市場側重政策形成市場(盡管通過交易發現碳價格,但國家對碳減排政策目標起決定作用),而電力市場更側重電力供需驅動市場。同時,碳市場與電力市場最大的共同點或共同性在于均在全國范圍內進行資源優化配置。建設全國碳市場,利用碳減排成本差異,促進碳配額在全國范圍流動,實現低成本高效完成碳減排目標;同樣,構建全國電力市場,將使更多市場主體參與電力交易,發揮市場發現價格和配置資源的重要作用。二者都應以統一設計為前提,以統一規則為基礎,按照市場總體框架推進。
電價與碳價密切相關,相互作用。從國外經驗來看,一方面,碳價會對電價產生重要影響,碳價會反映到電力批發市場的價格中(現貨市場),并影響價格排序。如,在歐盟電力市場中,電力批發市場中的市場機制采用了價格優先排序法,引入碳成本后,碳配額的價格被添加到化石燃料發電廠的運行成本中,且煤電發電的單位額外碳成本遠遠大于氣電,電廠發電的優先順序發生了變化,即氣電排在煤電之前。同時,引入碳價機制后,可再生能源發電、核電,甚至氣電在某些情況下會更加經濟。另一方面,電力市場也會導致碳價波動。以中國碳市場為例,發電行業碳排放占比超過全國碳排放交易體系整體排放的70%,發電行業的任何調整都會對碳價產生影響。
因此,電力市場化改革與碳市場同步推進,有利于進一步激發市場活力、暢通電價傳導機制。未來二者必將逐步融合,通過碳市場發現碳價,將碳排放成本傳導至社會生產生活的各個方面,以便更好發揮市場在氣候容量資源配置中的決定作用,推動全社會逐漸形成減少碳排放意識,為市場提供長期穩定的碳價格預期,從而影響利益相關者的投資決策和消費行為,推動節能減碳的技術創新和技術應用,推動我國經濟發展和產業結構低碳轉型。
碳市場的國際經驗與中國路徑
《中國電力企業管理》:碳市場是一個舶來品,國外典型碳市場,比如歐盟碳市場有哪些經驗和教訓值得我們借鑒與參考?相對于國外碳市場,中國碳市場面臨哪些中國國情?
王志軒:在配額分配方面,歐盟第一期履約期由于配額超發,市場供大于求,經歷了配額價格的暴跌,因此夯實排放數據基礎,制定合理的配額分配方案,加強市場監管對碳市場的穩定運行十分重要。歐盟一直把碳市場作為氣候政策的基石,這穩定了碳市場參與企業和投資者的信心,控排企業也對碳市場機制很有信心。碳市場政策的穩定性和連貫性很重要。歐盟陸續推動碳市場制度改革,收緊配額發放,實施市場穩定儲備機制,推動了碳配額價格回升,煤電由于成本劣勢,在電力市場中的份額逐步被燃氣機組替代,實現了預期的減排效果。歐盟碳市場采取“自上而下”的減排目標分解方法,將歐盟整體氣候目標分配至各成員國,有約束性。發電行業配額已全部采用有償分配方法,同時考慮了保持工業的競爭能力,避免碳泄露,部分行業仍然可以有免費配額;在交易方面,歐盟因為電力能源市場自由化程度高,能源企業一直都設有完善的交易團隊,負責煤炭天然氣電力交易,熟練運用各種金融工具和衍生品,所以當2005年歐盟碳市場第一期運行的時候,自然而然就歸類于大宗商品,由交易部門負責。而對我國企業來說,還需要加強交易團隊的建設和能源交易從業人員的培訓。
作為全球最大的發展中國家,我國需要充足的低成本能源滿足經濟發展所需。能源安全是關系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全局性、戰略性問題,對國家繁榮發展、人民生活改善、社會長治久安至關重要。我國碳市場建設運行必須堅持循序漸進、逐步發展的原則,提出基本合理的分階段路徑,并根據發展的情況及時評估修正,避免一開始就超越實際使勁過大,傷及本體,如此一來可能功虧一簣,導致市場的全面下滑。
作者: 來源:《中國電力企業管理》
責任編輯:jianp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