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
積極財政三板斧,還是減稅最靠譜
近期國務院常務會議指出,積極財政政策要更加積極,而積極財政的落實無非通過三種方式:擴大政府購買性支出、發放財政補貼以及推進減稅降費。
政府購買拉動需求,債務問題終為隱患。首先,就擴大政府購買性支出而言,其優點在于能夠直接對需求產生拉動,符合擴大內需的方針,但是,副作用在于需要財政資金予以支持,要么通過提高稅收,增加企業和居民部門的稅收負擔;要么通過舉債方式籌措,推升政府債務。而目前企業部門稅負已然不低、居民個稅增速遠高于收入增速,并且地方政府隱性債務也在過快增長,擴大政府購買支出來推動積極財政副作用太大。
補貼改善企業收入,扭曲價格引發爭議。發放財政補貼可以直接改善企業收入,對稅收也有一定的促進作用。但一方面,補貼其實質是將其它行業創造的利潤轉移至補貼行業,不利于經濟效率的提升;另一方面,補貼會扭曲市場價格,容易被國際社會認定為不公平競爭,在貿易摩擦已經加劇的當下,擴大財政補貼受到的約束同樣不小。
減稅降費正向激勵,積極財政最為靠譜。減稅降費的效果雖然不如補貼直接,但會提升企業的利潤率水平,并且,減稅重在獎勵優秀企業,企業創造的利潤越多,則減稅使其獲益越大,這種正向激勵機制使其對經濟效率的改善尤為明顯。在政府購買和補貼支出均存在約束、實施中副作用較大的情況下,減稅降費作為積極財政政策的手段最為靠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