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印度光伏貿易政策存在不確定性
印度歷史上曾經就對中國等多個國家出口到印度的光伏產品進行過反傾銷調查,光伏貿易政策多次反復,2012年11月23日,印度反傾銷局對外宣布其根據印度太陽能生產商協會申請,決定對來自中國大陸、中國臺北、馬來西亞和美國的太陽能電池進行反傾銷立案調查。2014年5月22日,印度商工部就該案發布終裁,并建議征收0.11美元至0.81美元每瓦的反傾銷稅。最終,印度財政部選擇不執行印度商工部的裁決,以無稅結案。2017年7月,印度商工部反傾銷局發布公告,稱應其國內產業申請,決定對自中國大陸、臺灣地區和馬來西亞進口的光伏電池及組件發起反傾銷調查。今年3月,印度商工部發布公告,決定終止上述反傾銷調查。
2017年12月,印度財政部發布公告,決定依據印度光伏生產商協會的申請對進入印度的太陽能光伏產品(包括晶體硅電池及組件和薄膜電池及組件)發起保障措施調查。2018年1月5日,印方做出該案初裁,印度保障措施總局向印度中央政府提出臨時措施建議,即對進入印度的太陽能光伏產品征收70%的從價稅作為臨時保障措施稅,為期200天。受該政策影響,2018上半年中國組件及電池片出口至印度僅約3.6GW及0.7GW,相比2017年同期減少了約33%。
7月16日,印度貿易救濟總局(DGTR)提出,建議對進口電池片及組件征收兩年的保障措施稅。2018年7月30日,印度財政部稅務局正式宣布:根據印度貿易救濟總局提出的最終建議,自7/30起對中國、馬來西亞及其他發達國家的太陽能電池(無論是否封裝為組件)征收25%的保障性關稅,但是此舉本身受到印度業界的抗議和抵制,印度財政部于當地時間8月13日暫緩征收上述防衛性關稅,被暫緩實施并不意味著印度保障性關稅取消,根據印度媒體MERcom India報道, 9月10日,印度最高法院裁決了對包括中國在內的光伏企業征收25%的進口關稅,保障稅的征收將提高印度光伏電站的建設成本,對印度的光伏項目發展產生負面影響。
根據Bridge to india的測算,保障性關稅的征收,將會使得印度光伏裝機項目的進度減緩,預計2018Q3的印度裝機需求為1.77 GW,2018Q4印度的裝機需求為777 MW。
對于中國光伏組件制造而言,今年上半年出口印度的組件占出口總量的20%,在前十組件廠商除了晶科,阿特斯和韓華,其他企業印度組件出口占比超過10%,印度市場的階段性下滑會對這些企業帶來一些挑戰。
由于加稅期僅兩年,國內廠商在印度本土進行擴產組件產能的動力不夠充足。另外,由于明年7月30日開始稅率將再次下降5%,預期印度市場明年二季度需求將非常平淡。整體而言,預期印度光伏市場的需求下半年將好于上半年。
5. 投資建議
短期內,由于印度貿易政策的原因,印度國內的裝機增速或將放慢,但從長期看,光伏發電將是印度未來能源的重要組成,印度政府本身發展光伏的決心并未動搖,在考慮到稅率退坡的時間表,印度明年下半年裝機將好于上半年,2019年裝機需求大概率優于2018年,考慮到光伏組件成本的持續降低,預期印度的光伏安裝量將在2020-2022年間的高速增長,持續向2022年實現累計光伏裝機100GW的目標靠攏,因此,對于國內的光伏制造業來說,印度市場未來仍然大有可為。
標的方面,我們長期看好經過國內行業洗牌后仍然有明顯優勢和行業地位的多晶硅料的龍頭企業通威股份,單晶硅片及電池組件龍頭隆基股份,建議關注光伏玻璃龍頭信義光能,以及海外銷售市場布局分布相對平衡的企業,如阿特斯、晶科能源、東方日升等海外電池、組件龍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