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了解,作為行業領先的以分布式光伏為核心的清潔能源服務商,芯能科技在行業具有顯著的競爭地位。
一方面,芯能科技是國內領先的專業從事分布式光伏的清潔能源服務商。公司憑借優質的服務,在行業內贏得了良好聲譽,并迅速在分布式光伏這些光伏細分領域內積累了眾多的案例和豐富的經驗,具有較強的競爭實力。
另一方面,芯能科技涉足分布式光伏發電領域較早,與分布式光伏產業鏈上的其他公司相比,具有一定的先發優勢。2013年公司即敏銳洞察到分布式太陽能發電服務領域的發展機遇,開始積極研究探索分布式太陽能發電服務業務模式,于2014年8月開始大規模承接此類業務,業務開展較早,先發優勢明顯。
值得一提的是,芯能科技還具備較強的屋頂資源獲取能力。截至2017年12月31日,公司已累計簽約屋頂面積達834萬平方米,涉及工業企業523家,可建設約830兆瓦分布式光伏電站,位居行業前列。
“千萬不可小瞧屋頂資源獲取能力,這是公司的核心競爭力。”上述芯能科技內部人士解釋稱,分布式跟地面電站不一樣,其核心是屋頂資源的獲取,屬于個性化服務,項目分散,單體較小,屋頂資源業主擔心和疑慮較多,需要不厭其煩地一家一家去說服,做工作,破解他們的擔心和疑慮,可以說是個苦活、累活。公司張董事長在三十年的經商辦企業過程中一直信奉誠信經營,吃虧是福的信條,芯能科技積累了良好信譽和口碑,容易取得屋頂業主的信任再加上民營企業天生具有不怕苦、不怕累,決策機制靈活、快速的特質,因此,在屋頂資源獲取方面相比其它企業具有比較優勢。
據該內部人士介紹,芯能科技同樣在產業鏈完整度和技術等方面具有獨特的優勢,分布式光伏行業,拼的不只是資金投入規模,還得靠各種硬實力和軟實力保駕護航。
光伏新政對公司影響有限
暫停普通地面電站指標發放、分布式光伏規模受限、調低上網電價……6月1日,國家發改委、財政部、國家能源局聯合發布的一份《關于2018年光伏發電有關事項的通知》(因落款日期為5月31日,以下簡稱“5·31新政”)在行業內引發熱議。
如今,距離“5·31新政”已經過去1個月,光伏行業正處于劇變漩渦之中,洗牌已拉開序幕——多家企業生產線停擺或開工率不足5成,盡管普通地面電站仍舊執行2017年標桿電價,持續多年的“6·30”搶裝潮并未如期涌現,光伏單、多晶龍頭企業頻頻降價,振發新能源、青島奧博等光伏企業陸續被爆出欠薪或破產……有分析稱,我國光伏產業似乎一夜之間進入“冷凍期”。
新政之下,主營分布式光伏的芯能科技會否受到政策的影響,一時間成為外界關注的焦點。對于外界的疑問,上述芯能科技內部人士專門做了解釋。在其看來,分布式光伏具有閑置資源利用、就地消納、清潔環保、節能減排等優勢,在初期由于成本較高,國家通過補助扶持其發展,這也造成了行業此前部分企業的非理性擴張。此次光伏新政,必將導致新一輪行業洗牌,缺乏競爭力的企業被淘汰,優質企業將脫穎而出,從而獲得更大的成長空間。
“一方面,在補貼政策方面,國家對已建成的光伏電站提供20年固定期限、固定標準的財政補貼,同時,各地方政府也對分布式光伏給予不同力度的補貼政策,因此補貼政策的變動不會影響已建成電站的補貼水平;另一方面,隨著行業的技術進步,分布式發電成本持續降低,行業領先企業對國家補助的依賴正逐漸降低,實際上,公司分布式光伏業務眼下對政府補貼的依賴程度已經較低,加上公司在5·31新政之前已大規模持有分布式電站,具有良好現金流,新政也不會對公司的盈利能力和持續經營能力產生重大不利影響。”上述內部人士表示。
據該內部人士介紹,國家在降低光伏電站補貼之外,還通過發布其他支持性政策,引導光伏行業持續健康發展,公司緊跟政策趨勢,將在以下領域不斷擴大公司的業務領域。例如,在隔墻售電方面,國家發改委、能源局正式下發關于《關于開展分布式發電市場化交易試點的通知》,分布式光伏電站在滿足相關技術條件下,可以選擇就近銷售電量。公司將抓著這一有利時機,進一步提高分布式光伏的收益水平;在碳排放權交易方面,國家發改委于2017年12月印發《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建設方案(發電行業)》,分布式光伏電站通過碳排放權交易,將提高其收益率,公司也將積極嘗試并參與進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