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口:我國出口高增長時代已經結束
根據2017年的統計公報,全年最終消費支出對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的貢獻率為58.8%,資本形成總額貢獻率為32.1%,貨物和服務凈出口貢獻率為9.1%。雖然說是三駕馬車,其實三匹馬的力量是完全不一樣的。總體是6:3:1的態勢,國內消費的力量是出口的六倍多。所以出口對經濟的增長貢獻已經比較小了。
中國經濟從2001年加入世貿以來,出口猛增帶動了經濟發展。中國出口金額從2001年的2661億美元,猛增到2007年的12200.6億美元,六年時間增長了4.585倍。所以說出口在21世紀的頭十年是中國經濟增長的絕對主力發動機。
而從2007年到2017年,出口僅僅從1.22萬億美元增長到大約2.27萬億美元(15.33萬億人民幣),十年增長還不到一倍,這還是人民幣升值的情況下。要說以后靠出口拉動經濟增長也很難了,2017年凈出口對經濟增長貢獻率只有9.1%。
所以今年而言,除非出口大跌,順差大量減少,否則對中國經濟增長的影響不會太大。另外出口畢竟主要和外部需求有關系,不太可控。
外部需求的情況,2017年全球主要國家的經濟增長,美國2.3%,歐元區2.3%,日本1.7%。先繼續嘲笑一下日本,從1995年的巔峰,到2017年已經是第22年了,經濟還是這個情況,日本失去的第三個十年已經在路上了。
歐美經濟復蘇還是比較明顯,尤其是人類希望美利堅。標準普爾2月預計2018年美國經濟會增長2.8%,美國白宮2月21日向國會提交的年度經濟報告,更是預計2018年美國經濟會增長3.1%。
歐洲和美國是我國最大的兩個出口市場,經濟都在強力復蘇,因此預計中國2018年出口形勢會不錯,實際上2018年1月中國出口增長6%,二月更是大幅增長17.2%,即使考慮春節因素,這也是不錯的成績。
多說一句,我們不僅把隔壁日本越甩越遠,2017年中國和歐美白人國家的總經濟差距也是縮小的。2017年歐元區19國經濟總量大約12.5萬億美元,美國經濟總量大約19.387萬億美元,合計31.89萬億美元。
而中國2017年經濟總量(按照6.75匯率)為12.254萬億美元,是歐元區+美國的38.43%。我國去年經濟增速為6.9%,相當于歐元區+美國增長2.65%,而歐元區+美國總增速為2.3%。也即是我們在實際增量上超過了他們。
2018年中國經濟總量將會超過歐元區19國之和。
2018年的出口,最大變數是美國的貿易戰,不過也不會影響太大,中美都是體量巨大的強國,中國加入世貿17年,貿易戰已經習慣了,你有牌打我也有牌打,中美都是有實力同時又理性的文明國家,和俄羅斯,德國,日本,朝鮮這些容易情緒激動的民族不一樣。
中美要是打貿易戰,可能會在某個時間打貿易戰,可能會在某個產業打貿易戰,但是絕對不會在所有的時間在所有的產業打貿易戰,最終結果肯定是雙方都不愿意兩敗俱傷,各讓一步了事。一切貿易戰都離不開客觀的實力對比,美國今天已經不具備遏制中國的能力。
總的來說,今年隨著各國經濟普遍回暖,出口的需求問題不大,這也會刺激國內企業擴大投資。但是總體而言,估計凈出口對中國經濟增長貢獻基本會在一個百分點左右浮動。
直白的說,我國出口高增長時代已經結束,現在是出口“看天吃飯”的時代,也就是受外部需求的變化影響極大。出口這個經濟增長發動機,拉動經濟增長的力量已經比較弱了,另外處于易受外界形勢影響的非穩定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