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發電企業電煤采購成本較2016年提高2000億元;
2015年以來全國兩次下調煤電上網標桿電價,影響煤電企業收益2000億元;
當前可再生能源補貼資金缺口已達1000億元;
去年電改中核定的輸配電價比現行購銷價差平均每千瓦時減少近1分錢,預計將影響電網企業收益480億元;
2017年,全國市場化交易電量合計1.63萬億千瓦時,影響電力企業收益約600億元;
今年我國提出“降低電網環節收費和輸配電價格、一般工商業電價平均降低10%”,將影響電力企業收益約800億元……
中電聯日前在“2018年經濟形勢與電力發展分析預測會”拋出的這一組數據意味著,電力行業近三年來至少已累計“讓利”近7000億元,隨之而來的是電力企業,特別是以火電為主業的電企財務成本陡增、經營形勢嚴峻。同時,受壓減煤電投產規模、在建煤電項目“停緩建”等因素影響,電力行業相關設計、建設施工企業同樣面臨嚴峻的經營形勢。而據記者了解,電力行業面臨的挑戰遠不止于此。
電源、電網企業經營承壓
“2017年,國家持續推動能源生產和利用方式變革,調整優化能源結構,電力工業不斷向結構優化、資源節約化方向邁進。”中電聯黨組書記、常務副理事長楊昆在上述分析預測會上表示,去年我國電力供應能力持續增強,結構調整成效顯著。“例如,去年全國新增裝機1.3億千瓦,為歷年新增裝機之最,其中新增非化石能源發電裝機8988萬千瓦,也創歷年新高;在電網建設方面,電網工程建設完成投資5315億元,同樣繼續維持在高位。”
但在亮眼數據的背后,行業面臨的問題同樣亟需關注。
例如,在經營方面,中電聯稍早前發布的《2017-2018年度全國電力供需形勢分析預測報告》(下稱《報告》)顯示,去年全年電力行業效益下滑,其中煤電企業經營形勢持續嚴峻,出現了大面積虧損。
據華潤集團董事長傅育寧介紹,2017年全年五大發電集團煤電板塊虧損402億元,虧損面達60%左右,負債率均超過80%。“而從主要發電企業2018年煤炭訂貨情況看,煤炭供應合同中長協煤銳減,煤電企業經營有持續惡化的趨勢。”
“電煤價格持續高位大幅推高了煤電企業發電成本。”楊昆在分析電力行業為何出現經營形勢困難時說。據中電聯測算,2017年全國煤電企業因電煤價格上漲導致電煤采購成本比2016年提高2000億元左右。
記者在會議現場還了解到,上網標桿電價下調和市場化交易電量增加等因素也拉低了發電企業收入。其中,2015年以來兩次下調全國煤電上網標桿電價,影響煤電企業收益2000億元;2017年市場化交易電量增至1.63萬億千瓦時,同比增長45%,為實體經濟“讓利”603億元。此外,規模超過1000億元的可再生能源補貼發放明顯滯后,以及煤電環保投入不斷增加、環保補貼難以彌補環保投入等因素,都加劇了電力企業生產經營困境。
同時,《報告》顯示,電網企業經營同樣也面臨較大挑戰。具體來講,一方面,電網企業收入增長將放緩。其中,去年我國完成了32個省級電網輸配電價改革,平均輸配電價比現行購銷價差減少近1分/千瓦時,進而核減省級電網準許收入約480億元。另一方面,電網企業履行電力普遍服務,貫徹落實脫貧攻堅、鄉村振興、援疆援藏、區域協調等戰略部署,不斷加大農網建設投資,重點聚焦深度貧困地區、邊疆地區,民族地區和東北老工業基地,部分省級電網企業出現虧損。
而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了要“降低電網環節收費和輸配電價格、一般工商業電價平均降低10%”的目標。據國家電網公司董事長舒印彪介紹,這一要求將進一步降低電力企業收益約800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