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電力市場建設可博采眾長
仿效歐美,2017年浙江率先啟動建立中國第一個電力商品自由交易市場。浙江電改路線博采眾長,目標明確,擬用5-10年左右的時間(2017年—2022 年)在省內實現電力從公共產品到商品的轉換,結束政府電價管制。
全球國際招標電力市場設計咨詢機構。
美國PJM公司和中國電科院強強聯合中標。
組建獨立于電網公司的、不以盈利為目的,受省政府管理和監督的市場交易機構和組織機構(ISO)——浙江電力交易中心。
初期2019年全電力庫模式,建立現貨市場和一年合約市場,開放110KV用戶市場電力交易。
中期2022年引入電力期貨合約,擴展合約期限多年,開放10KV用戶市場電力交易。
目標市場 2022年后,開展電力期權等衍生品交易,開放所有用戶市場電力交易。
早于浙江20年,法國開始電改。從1996到2016年法國終結了所有用戶的電價管制,實現了電力“自由飛翔”。
回顧法國20年的電改過程,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圍繞著法國電力市場的建立,法國政府進行了一系列的電改配套工作 ,特別是對法電集團進行了拆分和改制,結束了其上下一體化的壟斷地位。
法國能監局對法國輸電公司在網絡阻塞、電網規劃等方面提出監管要求,以保證市場電力交易的物流運輸,同時對法國配電公司也不斷追加其供電可靠性和電能質量,確保用戶自由交易來的電力在物理上是合格的商品。
并且法國能監局對輸電和配電過網費實施了數字公式化的調整機制,保證電力傳輸價格的合理合規,透明公開。
為了激活初期電力交易市場,政府要求法電的核電發電量按照成本價格出售給其競爭對手,形成多家賣方。
為使其發電資產適應從計劃發電到市場需求發電的轉化,法電對運行維修、風險管理、市場營銷等進行了內部管理流程的調整,并對各類發電資產實現優化組合,以提升市場的整體效益。
對于產權相對分散、裝機容量小的眾多發電項目公司,許多電力市場化的政府鼓勵他們委托一家能源貿易公司進行資產組合,抱團取暖。法電貿易公司在北美就管理著3000萬千瓦的發電資產。
目前浙江電力市場改革,其基礎條件好于當年的法國。歐美各國電力市場化的經驗可以讓浙江優中選優。
廠網分家已15年,獨立的省電網公司承載著央企固有的政治使命和社會責任,并且已運轉成熟。電力市場建立后,它必將從一個以買賣電及關聯產業的盈利商家,變身為一個服務大眾、保障電力運輸和供電質量的“勞動楷模”。
浙能(3200萬千瓦裝機)坐擁省內半壁江山,是省政府的一個能源臂膀,是政府功能的一個“衍生物”。如同法電,相信浙能會承擔起轉型期的牽引作用和應急保底功能,配合政府完成電改使命。浙江現行電價較高,用戶期盼電改的到來。
(作者曾供職于中國華能集團公司總部及國家有關部委,現就職于法國電力公司,文章僅代表個人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