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避貿易摩擦 拓展新興市場
相比國內同為光伏中游產業中的第一陣營企業,晶科的全球化布局和在多個領域內的技術壁壘是其拿下此次訂單的重要因素,不過,全球布局的戰略以及以組件為主的產品業務也讓晶科面臨盈利上考驗。
據了解,正是因為晶科一直在堅持全球均勻布局的戰略,在去年國內市場異常火爆、幾乎占據了全球總裝機容量一半以上的情況下,晶科在國內的出貨量并沒有明顯提升,這也讓晶科的財報數據可能并不如其他押寶中國市場的光伏企業那么亮眼。
2017年,在國內光伏企業業績明顯增長的同時,晶科能源全年組件出貨量高達9.8GW,同比增長47.3%,但凈利同比下降92.24%,毛利率也由2016年的18.1%下跌至2017年的11.3%。
對此,晶科能源指出,毛利率下降是為了滿足踴躍的市場需求增加了與OEM合作伙伴的產量,以及受到原材料價格上漲、組件價格下降等影響。晶科能源在公告中表示,隨著上游原材料價格的下降,原材料采購減少以及技術成本的降低,晶科的毛利率和盈利水平在2018年將有很大改善空間。
此外,晶科能源還表示,公司對2018年進一步擴大全球市場份額充滿信心。錢晶此前接受采訪時表示,晶科2017年的組件出貨量在2016年的基礎上增長了47%,接近10GW,繼續領跑全球,是全球第一家出貨量達到10GW門檻的企業。與2016年相比,晶科更明顯的進步在于全球布局更加均勻化。
據悉,2016年晶科的產業版圖中,國內市場占40%,這一數字在2017年下降至30%左右,與此同時,其他市場占比得到上升,其中美國占到18%左右,南美占到16%左右,歐洲、日本占到8%左右,中東占到8%左右。
面對中美貿易摩擦,錢晶表示,除了進行技術的研發之外,降低貿易摩擦負面影響的措施之一就是不過度依賴單一市場的全球戰略。“近年來,光伏是貿易爭端中首當其沖遭受打擊的對象,而中國一線光伏企業還是憑借其領先的研發和制程技術,完善的產業集群和供應鏈優勢,依舊韌性逆勢成長,目前仍占據歐美主要市場份額,但不容否認的是,貿易爭端對于二三線競爭力弱的光伏企業則影響巨大。”
據了解,在全球光伏面板市場上,美國需求占約兩成。據分析,晶科能源出貨量的20%左右出口美國。不過,在發達國家普及的光伏發電正在向東南亞、中東和非洲滲透。晶科能源將抓住新興市場國家需求,未來將拓展中東和南美市場,計劃2018年生產1350萬千瓦光伏面板,同比增長三成。
而對于另一備受關注的問題,錢晶此前指出,在光伏組件價格整體下降的當下,光伏企業可以通過組件功率提升、良率提高、制程工藝改進、自動化和智能制造水平進一步滲透和替換、管理效率改善來應對價格下降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