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價背后市場格局的變化
在隆基股份發給《證券日報》記者的材料中,鐘寶申還表示,“現在(降價后),我們的每片單晶硅的利潤確實沒有價格高企時多。但并不影響公司健康發展。”
此外,隆基股份方面就調整價格給予的官方回應稱,調整價格主要基于兩個方面考慮:首先隨著隆基在云南的三個基地10G瓦產能的逐漸釋放,單晶硅片供應越來越充裕,基于供求現狀做出了價格的調降;其次,光伏上網電價的逐步下調將對終端投資者的收益產生一定影響,為了配合讓利給終端,隆基決定繼續調整單晶硅片價格,以更好的促進平價上網,推動行業發展。
那么,在此番隆基股份發動累計幅度超過了24%的降價前,市場格局又出現了怎樣的變化呢?
對此,《證券日報》記者并未收集到足夠的數據資料,但具有一定代表性的是,根據海關統計數據,2017年中國出口多晶組件約31.8吉瓦,單晶組件5吉瓦(占比13.2%)。
對此,業界有分析認為,2017年前三季度,單晶組件維持3.2元/瓦的高位,而高效多晶組件報價始終保持在2.8元/瓦,價差拉大到0.4元/瓦。除“領跑者計劃”項目必需按照投標技術方案采購單晶組件之外,目前其他項目都紛紛更改設計轉向采購性價比高的多晶組件。從下半年開始,大部分市場已經被性價比更高的多晶產品占領,尤其是海外市場。
2017年第三季度,“201”條款促使美國突擊進口中國光伏組件,國內眾多“領跑者”項目延期并網,諸多因素影響導致光伏市場仍火爆。而2017年9月份開始,市場需求轉而向下,單晶產品由于價格處于高位,導致需求銳減尤其是在出口方面,單晶組件價格由3.2元/瓦迅速降至2.9元/瓦。特別是在2017年9月份至10月份,單晶硅片甚至出現滯銷。
單晶硅片價格降到位了嗎
《證券日報》記者據相關行業報價整理,在調降價格后,當前隆基單晶硅片價格為4.55元/片,緊隨其后,多晶硅片對標產品報價也調降至約3.8元/片,由此,單多晶價差仍然保持在0.6元/片以上,達到0.75元/片。
據《證券日報》記者了解,與2016年上半年時類似,如今在海外部分地區,單多晶組件價格再度出現倒掛現象。例如目前海外單晶PERC組件最低報價已降到32美分/瓦(約2.3元/瓦),低于多晶組件價格。
也有業界人士認為,單晶PERC電池片降到1.6元/瓦左右,用4.55元/片的單晶硅片生產下游產品,單晶電池組件廠商難以獲利。所以,除非單晶陣營發動進一步更為徹底的降價,否則這種倒掛的現象不會長期維持。
此外,對單晶陣營較為嚴峻的是,中期來看,緊隨單晶陣營,目前,多晶陣營例如保利協鑫已經基本完成千余臺切片機的改造,且其金剛線切多晶產能仍在不斷釋放,主要光伏企業的黑硅技術也已經量產。
而一直以來單多晶效率差維持在1.5%,但近一年來多晶因為采用了金剛線+黑硅+PERC技術,將多晶電池量產效率提升至20.5%以上,與單晶PERC電池量產效率差縮小至0.7%至0.8%。據測算,單多晶組件端的性價比差距已經從0.1元/瓦降到0.06元/瓦,那么,傳導到硅片端,按5瓦/片計算,單多晶性價比標準差甚至已從以往的0.6元/片,降為了0.3元/片。
但在市占率上,雖然沒有達到2017年初預計的40%,在隆基股份的帶領下,單晶陣營還是實現了重大突破,一改以往市占率始終維持在20%左右的格局,將全球市占率推高至將近30%。根據PVInfoLink統計數據,2017年,全球光伏裝機103吉瓦,單晶達到29吉瓦。
不僅如此,發稿前,2018年第三批光伏領跑者項目競標公示顯示,白城500兆瓦項目清一色以0.41元/度至0.45元/度的超低價中標,且中標技術路線均為單晶。
值得一提的是,業界分析認為,中標投資商基本沒有光伏制造端產能,其報出的低價可能會倒逼制造端提供更低價格的高效組件。據測算,P型或N型的單晶PERC單雙面310瓦至370瓦規格組件,必須要降到2.5元/瓦之下,倒推到硅片端,其價格要降到3元/片以下。也就是說,單晶硅片的還需要進一步降低價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