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三五”發展形勢。
“十三五”時期,國內外能源市場將迎來深刻變化。從國際看,世界經濟將在深度調整中不均衡復蘇,國際能源格局面臨重大調整,呈現能源供需寬松化、能源格局多極化、能源結構低碳化、能源系統智能化、國際競爭復雜化五大趨勢。
從國內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變,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全面推進,新增長點不斷涌現。能源消費將保持低速平穩增長,供需形態深刻變化,能源結構調整、體制改革迎來重要窗口期,國際合作邁向更高水平,能源發展進入改革和創新驅動的新階段。
從省內看,“十三五”能源發展既面臨重大戰略機遇,也面臨嚴峻挑戰。一方面,我省經濟將繼續保持平穩較快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戰略、中部崛起新十年規劃、長江中游城市群建設等一系列國家戰略在我省深入實施,為我省能源產業發展提供了廣闊空間;北煤南運、川氣東送、西氣東輸、配電網建設改造等國家能源戰略的全面推進,將進一步夯實我省能源保障基礎;清潔煤電、新能源、現代電網、先進儲能、能源互聯網等領域技術創新不斷突破,有利于我省加快轉換能源發展動力,培育新增長點;電力、石油天然氣體制改革有序推進,將逐步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激發我省能源市場活力;非化石能源消費、非水電可再生能源電力消納等考核機制的建立,有利于我省推進能源綠色發展,加快能源結構雙重替代進程,更好地帶動全社會節能減排。另一方面,受煤、油、氣等自然資源稟賦限制及水電大規模外送影響,我省能源對外依存度仍將長期處于高位,能源供應安全保障依然面臨較大壓力;我省天然氣發展相對滯后,風、光資源條件不優,清潔能源增量有限,煤炭的主體能源地位短期內難以改變,加快能源結構調整困難較大;我省工業結構偏重,單位產品能耗與國內先進水平存在差距,實現能源消費總量和能耗強度控制目標,推進節能減排任務艱巨;全省人均用能用電遠低于全國平均水平,能源普遍服務水平有待進一步提高。
二、總體思路與發展目標
(一)指導思想。
深入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關于能源發展“四個革命、一個合作”的戰略思想,認真貫徹落實省第十一次黨代會精神,全面落實新發展理念,牢固樹立資源消耗上線、環境質量底線、生態保護紅線的“三線”思維,堅持以推進能源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統領、以能源保障為根本、以優化結構為目標、以創新驅動為動力,加快能源基礎設施建設,大力發展清潔能源,控制能源消費總量,調整能源消費結構,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努力構建安全、高效、清潔、低碳的現代能源體系,助力“五個湖北”建設,為“建成支點、走在前列”提供可靠的能源保障。
(二)基本原則。
1、更加注重體制改革和機制創新。建立健全能源法治體系,根據國家新出臺的能源行業法律法規,制定或修訂符合省情的地方性法規、規章。按照黨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深化電力體制改革的若干意見》和《關于深化石油天然氣體制改革的若干意見》總體部署,全面深化我省能源行業體制改革,推動能源市場建設,解決制約行業科學發展的突出矛盾和深層次問題。加強規劃的引導和約束作用,深化能源行業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改革,穩步推進“雙隨機一公開”市場監管,構建規劃、政策、標準、監管“四位一體”能源管理新機制。
2、更加注重清潔低碳和節能降耗。加快清潔低碳能源供應能力建設,提高天然氣調峰和應急保障能力,提升電網對可再生能源的消納能力,全面落實可再生能源發電全額保障性收購制度。加強煤炭質量管理,進一步提高煤炭清潔高效利用水平。在能源行業推廣綠色低碳技術和產品應用。推進重點領域實施先進能效標準,不斷降低全社會能耗水平。推廣新型用能方式,推進能源分質分級梯級利用,積極利用低品位能源,挖潛提效。
3、更加注重多能互補和集約高效。加強新增用能區域終端供能系統統籌規劃和一體化建設,有序推進現有集中用能區域能源綜合利用改造,因地制宜實施傳統能源與新能源的協同開發利用,優化布局能源基礎設施。實施能源需求側管理,推動能源就近消納,提高能源綜合利用效率。加強余熱、余壓以及工業副產品、生活垃圾等能源資源回收和綜合利用。
4、更加注重科技引領和產業升級。充分發揮科技創新引領作用,通過重大技術研究、重大技術裝備、重大示范工程及技術創新平臺建設,打造全省能源科技創新體系。開展戰略性科技攻關與科技成果推廣應用,分類推動技術創新、產業創新、商業模式創新。強化政策引導扶持,加強我省優勢能源產業自主創新能力建設,提升重點區域產業層次。積極探索推進“互聯網+智慧能源”發展,促進能源與信息深度融合,發展分布式能源、儲能和電動汽車應用、能源大數據服務應用等新模式和新業態。
(三)發展目標。
1、能源保障供應能力穩步提升。能源領域累計完成投資約3000億元,發電總裝機達8400萬千瓦,新增油氣管道長度3000公里左右,新增煉油能力50萬噸。建成全國能源通道匯集中心、重要的區域能源資源集散中心和儲備基地。
2、控制能源消費取得積極進展。能源消費總量控制在1.89億噸標準煤以內,年均增速2.88%以內。煤炭消費量1.31億噸,石油消費量3159萬噸,天然氣消費量90億立方米。全社會用電量2300億千瓦時,年均增長6.7%。
3、能源結構更加優化。煤炭消費比重降低至54%以內,石油、天然氣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分別達到23.8%和6%,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達15.5%以上。電煤占煤炭消費的比重約34.8%。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達到4810萬千瓦,占比達55.3%。
4、能源利用效率顯著提升。單位地區生產總值能耗累計下降16%,煤電機組平均供電煤耗下降至每千瓦時310克標準煤以內。
5、能源環保低碳進程加快。單位地區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累計下降19.5%。煤炭生產退出國民經濟產業序列。具備改造條件的2043萬千瓦煤電機組全部完成超低排放改造。
6、能源普遍服務水平進一步提高。人均用電量達到3900千瓦時,逐步縮小與全國平均水平的差距。縣級以上城市100%實現天然氣利用,城鎮居民氣化率達到60%左右。
作者: 來源:湖北省人民政府
責任編輯:wutongyuf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