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墻賣電”試點將啟。
11月13日,國家發改委和能源局聯合發布《關于開展分布式發電市場化交易試點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提出分布式項目可以進行跨用戶售電(也就是俗稱的“隔墻售電”),2018年2月第一批試點地區啟動交易。
所謂分布式發電是指接入配電網運行、發電量就近消納的中小型發電設施
裴駿分析,第一種模式相當于分布式光伏的“自發自用、余電上網”的擴大版,余電部分賣給附近的用電大戶比賣給電網公司會獲得更多收益。
“第三種模式本質上不是一個交易模式,而是對分布式發電項目實現收益的一個兜底擔保。”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員時璟麗對記者分析。
時璟麗解釋,第一種和第二種模式需要電網企業的積極配合,如果電網企業不配合的話,那么分布式發電企業可以選擇第三種模式。
大幅降低可再生能源補貼缺口
裴駿分析,分布式發電項目交易的試點,有利于降低可再生能源發電的財政補貼水平,盡快實現新能源發電的平價上網。
根據《通知》,納入分布式發電市場化交易試點的可再生能源發電項目建成后自動納入可再生能源發展基金補貼范圍,按照全部發電量給予度電補貼。
具體來說,光伏發電在當地分布式光伏發電的電補貼標準基礎上適度降低:風電度電補貼標準按當地風電上網標桿電價與燃煤標桿電價(含脫硫、脫硝、除塵電價)相減確定并適度降低。單體項目容量不超過20兆瓦,度電補貼需求降低比例不得低于10%:單體項目容量超過20兆瓦但不高于50兆瓦的,度電補貼需求降低比例不得低于20%。
航禹太陽能董事長丁文磊對記者分析,按目前的0.42元/kwh的光伏度電補貼水平,即使降低10%以上達到0.378元/kwh,結合電力用戶綜合電價0.6元/kwh的水平(打折后的協議電價),再減去大致的過網費0.15元/kwh水平,總度電收入0.828/kwh依然具有相當的經濟性。
“這將大大降低中央財政對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的補貼水平。”裴駿解釋,一般來說“自發自用、余量上網”模式的國家補貼水平要比“全額上網”低,引入市場化交易機制之國家的補貼水平至少可以降低10%以上,由此可以大大降低未來的可再生能源補貼缺口。
國家能源局一位官員對記者透露,《通知》并沒有特別限定試點的范圍和數量,這說明國家原則上鼓勵各地積極申報試點,在更大范圍內推行試點,以推動電改。
此外,《通知》明確了試點的時間表。2017年12月31日前,有關試點地區完成試點方案編制,進行交易平臺建設準備。2018年1月31日前,試點地區完成分布式發電交易平臺建設、制訂交易規則等相關工作,自2018年2月1日起啟動交易。2018年6月30日前,對試點工作進行總結評估,完善有關機制體系,視情況確定推廣范圍及時間。
作者:王爾德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責任編輯:wutongyuf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