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美國“301條款”調查還在走程序的時候,美國貿易保護的另一大利器,“201條款”調查已經有了實質性的動作——美東時間9月22日,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ITC)就光伏電池及組件全球保障措施調查(“201”調查)作出損害裁決,認定進口產品對美國國內產業造成嚴重損害,下一步將研究對進口產品采取限制措施。
光伏出口呈現“冰火兩重天”
根據工信部發布的《2016年中國光伏產業運行情況》,2016年,中國光伏產業延續2015年以來的回暖態勢,產業總產值達到3360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27%,整體運行狀況良好。多晶硅、硅片、光伏電池、光伏組件等產業鏈各環節生產規模全球占比均超過50%,繼續位居全球首位。
據統計,2016年,中國硅片、電池片和組件產品出口額約為138.4億美元,同比下降11.3%;對印度、土耳其、智利、巴基斯坦等新興市場出口顯著提升,對歐美傳統市場出口占比下降幅度達到30%。
中國光伏協會公布的數據顯示,2016年全年,我國光伏產品出口總額為140億美元,同比下降10.4%。其中,硅片出口額27.1億美元,同比增長29.2%;電池片出口額8.1億美元,同比增長11.5%;組件出口額105億美元,同比下降18%。
值得注意的是,歐美日等傳統出口市場出口占比均出現不同幅度的下滑。比如對美國出口額同比下降24.8%;對日本出口額同比下降28.4%;但是,對馬來西亞出口額同比增長132.3%;對巴西出口額同比增長832.1%。
通信世界網提供的數據顯示,2017年上半年,我國光伏組件出口對成熟市場和新興市場出現“冰火兩重天”的現象。對歐美等成熟市場出口額清一色下滑,而對新興市場出口額一路飆升。
根據該機構的統計,2017年上半年,我國對美國光伏組件出口額同比下降96.6%;對德國同比下降96.3%;對荷蘭同比下降73.7%。然而,對印度出口額同比增長67.3%;對巴西出口額同比增長117.9%;對墨西哥同比增長284.7%。
中國光伏行業協會秘書長王勃華表示,從市場格局來講,過去光伏市場主要是在歐洲,比如在德國,但現在這個格局發生了很大變化,去年亞洲市場已經當之無愧成為世界最大的市場,而且新增市場占到三分之二,但歐洲市場已經萎縮到只占9%。
上半年對美出口占比不足1%
近年來,我國光伏出口企業在歐美市場可謂頻頻“中招”,由于美國、歐洲多次對光伏企業發起貿易救濟調查,已經在數據層面形成直觀的體現。
據王勃華介紹,2017年1~6月,我國光伏產品出口總額繼續下降,降幅大約為11.5%。在出口布局上,日本、美國、歐洲等成熟市場,尤其是美國和歐洲市場,下降幅度較大。與此同時,一些新興市場雖然增長較快,但體量總體上并不算大。
中國出口信用保險公司發布的《2017年光伏行業年度分析報告》顯示,我國出口至美國的光伏產品自2016年9月起驟減,去年全年出口金額下降20.33%,為14.27億美元。而據海關統計,2017年上半年,我國對美國光伏出口占光伏出口總量的比重不到1%。
中國機電商會太陽能光伏分會秘書長張森也表示,從今年1月份開始,我國對美國的光伏出口幾乎陷入停滯。
“經美國‘雙反’幾次復審之后,中企對美出口稅率高達30%左右,再加上成本、售價、運費等方面的綜合影響,基本沒有利潤可言。因此,目前除了個別少量的高價訂單以外,中國內地企業對美國光伏出口近乎于無。”張森說。
面對比普通“雙反”更具威脅的201調查,張建平建議,要及時關注美國法規,增強應訴能力。企業間要相互聯合,整合有利資料,利用合理法規,集中力量共同應對。“‘201’調查作出裁決之后,美方會具體研究對進口產品采取什么樣的限制措施。對涉案金額不高的企業可以開辟新興市場,而涉案金額較大的企業,一定要積極應訴,爭取低關稅配額。”
作者:張懷水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責任編輯:wutongyuf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