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有力的補貼政策、綠色能源的發展需要、可觀的投資收益、企業的大批涌入……從今年開始,戶用光伏在全國形成燎原之勢。去年起,浙江省便大力推進百萬屋頂光伏計劃。記者從寧波市能源局了解到,《寧波市家庭屋頂光伏工程實施方案》即將印發,方案中提出,到2020年,全市將建成家庭屋頂光伏裝置9萬戶。同時方案
農村成了家庭光伏的“主戰場”
盡管收益可觀,但由于屋頂物權、安裝與運維等問題,在城區推廣戶用光伏的難度不小。家住天一家園頂層的袁先生是我市首批安裝光伏發電的市民之一。據他介紹,根據現行的《物權法》與《物業管理條例》,屋頂屬于該棟樓居民的集體所有。“如果有住戶想在屋頂安裝光伏,需要該樓其余住戶同意簽字才行。”
因此,農村成了寧波家庭光伏全面鋪開的“主戰場”。海曙區龍觀鄉李岙村是我市光伏第一村,自2015年12月村里新建民房加裝的光伏并網發電以來,已經成功運行了近兩年。
據村主任陳東杰介紹,李岙村當時的裝機容量是300KW,由村集體出資400萬元,區經發局補助100萬元共同建設,使用的是浙江合大太陽能公司所生產的光伏瓦片。這種瓦片作為建筑材料,在建設新房時就被安裝到了新房上,保證了美觀與施工質量。同時,光伏電站的運維由安裝方——寧波光年太陽能科技開發有限公司負責。
“光伏電站的后期維護直接關系到發電量與使用壽命,從而影響收益,因此我們建立了信息化的監測平臺,每一戶光伏的運行情況在我們后臺都能實時監測。同時,我們還會定期對屋頂光伏瓦片進行清洗。”寧波光年太陽能科技開發有限公司總經理周松成說。
目前,該村每月發電2.5萬~2.7萬度,一年的收益加補貼達35萬元。全村300余戶村民每戶可以獲得每月50度電的補助,折成現金為每戶每年300多元。
“2012年我們新農村改建前,村里一年的集體收入只有3000元,現在僅光伏一項收入就達30多萬元,利用這筆資金我們可以進一步發展民宿業、桂花種植業。”陳東杰說。
目前,李岙村的成功經驗正在龍觀鄉全面鋪開,該鄉正全力打造浙江省第一個光伏小鎮;有331戶村民的大路村,已開展光伏村項目建設,一部分聯排別墅馬上就要進場安裝光伏瓦片。此外,山下村、龍溪新村也將在今年啟動老房改造,在屋頂和四周空地加裝類似的光伏瓦片和光伏面板。據周松成估算,幾年內龍觀鄉光伏總裝機量將達到20兆瓦。
“這種統一建造、統一并網、統一發補、統一運維的模式,既保證了戶用光伏的安裝質量與農民住宅的美觀,又保證了后期的運行,是一種可借鑒、可推廣的好模式。我把它總結為‘用光伏點亮美麗鄉村’,是寧波戶用光伏的典型樣本。”PGO光伏綠色生態合作組織秘書長周元表示。
引入金融資本 探索戶用光伏新模式
“在農村推廣光伏不僅符合綠色能源與分布式儲能的發展要求,同時增加了農民收入,一舉兩得。但由于投入成本較大,回報周期較長,不少村的集體經濟無法承擔首期投入,且光伏又不具備金融屬性,沒有流通性。因此如何利用金融工具促進農村光伏推廣是我們正在思考的問題。”周松成說。由此,他設計出了通過銀行授信獲取建設貸款的模式,目前正在與我市的各鄉鎮協商推廣。
而浙江光伏龍頭企業之一的正泰新能源引入了保險模式,與中國人保財險推出了含臺風、暴雨、雷擊、冰雹、地震等自然災害險的光伏保險,以保證收益。
“我們也在積極探索一些補貼模式,比方在開戶時進行一次性的補助來緩解前期投資的壓力。”海曙區發改局相關負責人表示。
“目前,戶用光伏市場急需規范和標準引導。”浙江省質監局省標院副院長葛雁表示,“今后我們將牽頭制定民用光伏屋頂系統及相關零部件‘浙江制造’標準,并加強行業規范推廣,努力將這個新興的市場做到規范化、規模化。”
我市的實施方案中已明確指出,要加強對光伏設備質量管控。家庭屋頂光伏選用的組件、逆變器生產企業需進入國家工信部光伏行業規范名錄;選用設備必須是經過國家認可的認證機構認證且達標的產品,鼓勵優先采用達到國家光伏“領跑者”計劃技術指標要求的產品,其中光伏組件和逆變器質保期不低于10年,光伏組件需提供25年功率線性質保。支持電網公司、建設運營企業開發建設移動APP等家庭屋頂光伏監測信息平臺,實時監測查詢光伏系統的輸出功率和發電量等數據。
作者:樂驍立 李名禾伊 張黎升 來源:東南商報
責任編輯:wutongyuf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