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能源局近日發布的2017年上半年光伏發電建設運行信息透露,上半年,我國新增光伏發電裝機容量達到23GW以上,同比增長9%,創造同期新高。 有機構預測,因國內外光伏需求強勁、國內產業發展政策目標超預期以及未來成本下降空間較大,中國光伏產業的長期增長拐點已顯現,整個產業將進入上行周期。 作為全國乃
國家能源局近日發布的2017年上半年光伏發電建設運行信息透露,上半年,我國新增光伏發電裝機容量達到23GW以上,同比增長9%,創造同期新高。
有機構預測,因國內外光伏需求強勁、國內產業發展政策目標超預期以及未來成本下降空間較大,中國光伏產業的長期增長拐點已顯現,整個產業將進入上行周期。
作為全國乃至全球光伏產業重要的研發、制造基地的江蘇,在新的形勢下,應該何去何從?
江蘇正在思考這個問題。江蘇省統計局近日在官網刊發《新常態下江蘇光伏產業發展現狀與策略分析》一文,提出在經濟新常態下,要把握機遇、整合資源、加快產業轉型升級步伐,將江蘇光伏產業發展為全球前沿產業。
走出低谷
自2013年江蘇光伏產業走出發展低谷期以來,產業結構不斷優化,產業聚集態勢明顯。
截至2016年底,江蘇光伏發電累計裝機容量達546萬千瓦;到2017年4月底,裝機總量位居全國第五,其中分布式光伏裝機規模位居全國第二。
在工信部已發布的五批符合規范條件的光伏企業中,江蘇入圍企業數量位列全國第一。據江蘇統計局,2016年底,江蘇規上光伏企業達到297家,產值超50億元光伏企業達到15家(超100億元6家),占全省光伏產業產值比重近60%。
從省域的產業集中度看,蘇州、無錫、常州三市光伏產業產值占全省比重約50%,其中蘇州光伏產業2016年產值達551.5億元,居全省首位。
記者在近期調研中獲悉,2013年以后,江蘇光伏行業在“走出去”和分布式光伏這兩大領域發展快速。
南京海關數據顯示,2016年江蘇光伏產業實現出口交貨值約755億元,同增9.7%。這得益于江蘇光伏企業“走出去”步伐加快,積極開拓東南亞、“一帶一路”市場,加快推進海外設廠,與國際間的合作日益多元化。
從企業的實際投資看,在中亞、東南亞和歐洲等市場已有多個項目,主要從事電池片和組件的生產,以及建設光伏電站。
分布式光伏發電是采用光伏組件將太陽能直接轉換為電能的一種綠色能源生產方式,也是未來光伏發電發展的重要方向。據國家能源局數據,2016年,江蘇分布式光伏新增裝機容量為53萬千瓦,同比增長60.6%,占全國分布式光伏新增裝機容量比重12.5%,位列全國第三位。
綜合各方面的資料,以江蘇光伏產業的產業鏈較為完整,從單晶硅、多晶硅等原材料生產到單晶提拉與多晶鑄錠、硅片分割、晶硅電池制造、電池組件封裝以及光伏電站建設安裝、太陽能光伏裝備制造等在內,產業各環節生產規模世界占比超過50%,已連續數年位居全球第一。
據記者了解,江蘇光伏產業的迅猛發展得益于三個層面,一方面,在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初期,政府沿襲了集中資源重點發展的方法論;另一方面,以筆記本產業為借鑒經驗,強調“產業鏈”上下游的完整度;第三,則是注重行業龍頭企業的引領和支撐作用,發揮產業集中優勢,確保全行業的健康發展。
作者:王海平 來源:21世紀紀濟報道
責任編輯:wutongyuf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