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吉林省是少數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資源種類較為齊全的省份之一,水能、風能、生物質能、太陽能、地熱能資源均具有較為豐富的儲量。同時吉林省化石能源儲量不足,“貧煤缺油少氣”,煤炭自給率不足50%,發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具備得天獨厚的資源和市場條件。 “十二五”期間,吉林省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得到快速
六、效益分析
(一)經濟效益
初步估算,“十三五”期間全省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累計投資約1092億元,其中,風電及裝備制造投資440億元,生物質能利用及裝備制造投資131億元,太陽能產業投資216億元,水電產業投資258億元,地熱投資47億元。到2020年,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產業產值達到227億元,稅金19億元,企業利潤實現24億元。
(二)社會和環境效益
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開發利用,將節約和替代大量化石能源,顯著減少污染物和溫室氣體排放,降低吉林省單位GDP的碳排放強度,提高應對氣候變化的能力,帶來顯著的環境效益。與此同時,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產業必將帶動就業的增長。到2020年,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年利用量將達到880萬噸標準煤,減少二氧化碳年排放量約2375萬噸、減少二氧化硫年排放量約6.5萬噸、減少氮氧化物年排放量約9萬噸、減少煙塵年排放量約243萬噸。預計累計創造就業崗位35萬個。
七、政策措施
(一)建立可再生能源目標考核制度。按照“十三五”規劃總體要求,建立可再生能源發展目標考核制度,明確各地區發展目標和要求。各市州政府要按照吉林省能源發展規劃、可再生能源發展規劃及各類相關規劃,制定本地區可再生能源發展規劃,并將主要目標和任務納入地方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在節能減排、合理控制能源消費總量和應對氣候變化考核體系中,充分考慮可再生能源的貢獻,對各地區可再生能源消費量不計入總量限額考核指標,鼓勵各地加快發展可再生能源。
(二)實施可再生能源電力配額制度。根據國家可再生能源電力配額制要求,依托全省可再生能源資源條件、電力市場、電網結構及電力輸送通道等情況,對全社會電力消費量規定非水電可再生能源電力配額。省級能源主管部門負責協調督促電網企業、發電企業全面完成“十三五”可再生能源發電基本指標,即2020年可再生能源發電量占全社會用電量比重達到13%,力爭達到15%。省電網公司承擔其經營區覆蓋范圍內可再生能源電力配額完成的實施責任,努力實現可再生能源滿發多發。省內大型發電投資經營企業,相應完成非水電可再生能源電力裝機容量和發電量指標。
(三)完善可再生能源財政金融政策。積極爭取并用好用足國家支持可再生能源發展的政策措施,促進省內可再生能源產業快速發展。探索省內可再生能源項目建設貸款支持機制,強化實施系統性財政補貼政策,對可再生能源各產業鏈上實施不同的財政補貼政策。擴大補貼范圍,加大對可再生能源的研發和示范補助,加大對地熱能開發利用、電網輸出基礎設施等的補貼力度。簡化財政補貼手續,保證企業補貼資金及時到位。
(四)加快完善適應可再生能源電力的調度運行機制。按照國家深化電力體制改革的總體要求,積極推進電網輸配分開,示范建設新能源發揮重要作用的微電網工程或新能源綜合供能區域。省內新增用電需求優先滿足可再生能源發電,促進可再生能源發電消納。建立完善調峰補償機制,鼓勵可再生能源直接購買輔助服務。加強電力需求側管理,通過移峰填谷為清潔能源多發滿發創造有利條件。建立分布式能源電力并網技術支撐體系和管理體制,鼓勵分布式能源自發自用,探索分布式發電多余電力向周邊用戶供電的機制。積極鼓勵相關企業和研究機構開展促進可再生能源發電并網的技術研發和試點示范工作,及時總結和推廣應用相關的經驗。
(五)健全可再生能源行業管理體系。建設綜合協調可再生能源政策研究實施、產業體系建設的技術服務支撐性力量,加強可再生能源行業管理綜合體系及能力建設。完善可再生能源產品、設備的標準體系和檢測認證制度,建立健全可再生能源產品設備的市場準入制度。健全可再生能源設備生產、項目建設和運營資質管理,建立可再生能源生產企業運行狀況和產品質量監測評估制度,完善可再生能源信息統計體系。實行風電、太陽能發電預測預報和并網運行實時調度管理制度,提高電網運行調度可再生能源電力的技術和管理水平。
(六)加強發展可再生能源的組織協調。以完善可再生能源政策體系、推進可再生能源發展機制創新、協調可再生能源發展為主要任務,建立可再生能源發展省直有關部門協調機制。能源主管部門制定可再生能源發展總體實施方案,統籌安排可再生能源開發建設規模和布局,協調組織可再生能源產業體系建設。涉及可再生能源發展的環保、農業、林業、水利、建筑、科技等領域,按照可再生能源規劃實施需要,做好銜接,積極推進落實有關工作。
(七)加強可再生能源資源調查評價。制定可再生能源資源調查評價規范,建立科學的資源評價體系,進行風能、太陽能、水能、生物質能資源調查,加強對地熱能資源的勘探調查,明確可再生能源資源量、種類、分布和利用量,以及可作為能源化利用的資源潛力。
作者: 來源:吉林省能源局
責任編輯:wutongyuf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