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扶貧模式不是直接給錢,而是讓村民找到自主致富的道路。政府與企業的支持和指導也讓村民能夠自力更生。
種植馬鈴薯 總書記幫算脫貧賬
除了干旱之外,溫差是德勝村發展農業的又一大攔路虎。
采訪當天,最高溫度35攝氏度,而到了夜里,氣溫可能只有6攝氏度。冬季最低氣溫可能達到零下35攝氏度。
巨大的溫差加上干旱,使得在這片土地上種東西非常困難。
但村民徐海成的馬鈴薯大棚收成卻不錯。艾瑞克與村民溝通后,才了解其中奧秘。
Villagers tell me this type of small potato grows well in greenhouses, which shield them from temperature changes. And the controlled environment protects them from insects, eliminating the need for pesticides.
經過了解我知道,把微型馬鈴薯栽培在大棚里,能減小它們所經受的溫差,而且能保護它們免受害蟲侵擾,降低農藥使用。
四五年前,徐海成一年只能賺到不到1萬塊錢,但去年他的年收入就增長到了4萬多元。
艾瑞克幫徐海成算了筆賬,按市場價算,一個大棚大約能為徐海成帶來6萬元的收入。
村支書葉潤兵說,今年村里280個大棚已經給村民分到戶了。
德勝村還用村名注冊了商標,從此有了德勝牌馬鈴薯。
今年年初,習近平總書記就曾來到徐海成的家,和全家人一起計算全年的收入與支出這筆脫貧帳。
徐海成說,自從總書記算了脫貧賬后,他特別有啟發。今年純收入預計能達到10萬元。
了解了這么多,艾瑞克明白了一個道理:
This isn’t about giving money directly to the poor but rather the means to improve their lives on their own. Government and private-sector guidance and support have enabled them to become self-reliant.
最好的扶貧模式不是直接給錢,而是讓村民找到自主致富的道路。政府與企業的支持和指導也讓村民能夠自力更生。
的確,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德勝村正是找到了適合自己的發展方式,與大自然握手言和,才得以點石成金,傳為佳話。
作者: 來源:中國日報網
責任編輯:wutongyuf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