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扶貧模式不是直接給錢,而是讓村民找到自主致富的道路。政府與企業的支持和指導也讓村民能夠自力更生。
“只要有太陽,我們就能進錢”
村子里的干旱讓胡大爺從小就體會頗深,家里的用水也要靠電動泵從水井里打水。
但讓胡大爺沒想到的是,干旱少雨這種自然條件竟然可以為村里創造收入。
The disadvantages brought about by the drought have been turned into advantages in terms of solar power.
干旱少雨的劣勢氣候卻成為了這里發展光伏發電產業的優勢。
2016年,村里建起了光伏發電站。胡大爺原本在村委會看大門,打掃衛生,而現在,他最惦記的就是“照看”光伏發電板。
對光伏發電板,胡大爺也是贊不絕口。
每年就是晴天多,雨天少。只要是有了太陽,我們就能進錢。它干旱嘛,沒雨嘛。所以通過這個產業能把窮變成富。
德勝村的黨支部書記葉潤兵說,村里做了兩個村級電站,他還算了算年收入:
年收入在80萬左右。這80萬,一個是村集體的收入,另外還解決一部分低保的貧困戶的兜底、補貼,讓我們的人均收入達到6000塊錢。
想必這些增加的收入能讓胡大爺和老伴生活得更安心。
與胡大爺揮手告別后,艾瑞克來到了村民徐海成的大棚。
作者: 來源:中國日報網
責任編輯:wutongyuf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