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回族自治區發改委于日前發布《寧夏能源發展“十三五”規劃》(以下簡稱:《規劃》)提出,“十三五”期間,我區將通過深化能源重點領域改革,構建高效清潔能源消費模式等方式,優化能源發展結構,引導能源產業健康發展,使我們的生活更加綠色。
“十二五”時期,我區能源產業增加值占工業增加值比重超
五、完善現代能源輸送體系
大力實施能源輸送暢通工程,促進能源互聯互通,切實改善城鄉用能條件,建立能源流與信息流深度融合的新型能源輸送體系,打造全球能源互聯網重要支點。
1.建設能源外聯大通道
加快建設電力外送大通道。建成寧東—浙江特高壓輸電工程,形成銀東、靈紹兩個直流通道向三華地區送電,電力外送能力達到1200萬千瓦。建設沙湖—上海廟750千伏工程,推進寧夏新能源與上海廟煤電打捆外送。創新投資經營模式,推進以新能源為主的電力外送通道規劃建設,促進新能源開發。加強寧夏電網與西北電網750千伏聯絡,形成黃河—白銀、太陽山—六盤山—平涼兩個聯絡通道,為寧東—浙江直流工程提供堅強的網架支撐,保證寧夏直流外送工程安全穩定運行。
加快建設油氣供應大通道。圍繞國家重大能源戰略布局,加快推進西氣東輸三線、四線等過境重大天然氣輸氣管道建設。建設鄂爾多斯至寧夏天然氣輸氣管道,引進鄂爾多斯盆地天然氣資源,實現我區“多氣源”穩定充足供應,擴大天然氣供給和保障能力。
2.建設堅強智能電網
建設智能電網。在堅強雙環網結構基礎上,750千伏覆蓋范圍進一步向西部、南部延伸。適應分布式能源發展、用戶多元化需求,優化電力需求側管理,加快智能電網建設,提高電網與發電側、需求側交互響應能力。全面推進以信息化、自動化、互動化為特征的統一堅強智能電網建設,提升電網運行效率,提升區域電網供電保障能力。引入社會資本參與電網建設,推動增量配電業務試點。加強電源與電網統籌規劃,因地制宜實施新能源集中與分散并網工程,推進牛首山抽水蓄能電站建設,發揮銀川天然氣電站調峰作用,科學安排調峰調頻儲能配套能力,有效解決棄風、棄光問題。
完善城鄉電網。適應農村用電快速增長需要,推進新一輪農村電網改造升級工程。適應城鎮配電網負荷快速增長需要,及分布式電源、微電網、智能用電、電動汽車等新業態快速發展,加快配電網升級改造。著力解決城鄉配電網電壓低、網架薄弱、供電可靠性低等問題,實現貧困地區通動力電,全面提高城鄉電網供電能力與質量,建成安全可靠、節能高效、技術實用、管理規范的新型城鄉供電體系。
3.完善天然氣輸配網絡
加快建設西氣東輸三線、四線等天然氣管道寧夏段,構建西氣東輸戰略通道。依托國家干線管道,推進干線聯絡線、縣域支線建設,合理設置城市配氣系統,優化城市管網結構,推進天然氣管道向城鎮延伸,加快儲氣調峰設施建設和車用天然氣加注站設施建設,逐步形成覆蓋全區的天然氣供應管網。結合新農村建設,鼓勵在村鎮集中區布局建設LNG儲罐,通過LNG轉換天然氣等供氣方式,滿足村鎮用氣需要。加快天然氣供應企業、銷售企業應急儲備設施建設,提升天然氣應急保障能力。
六、構建高效清潔能源消費模式
大力推進節能減排,積極倡導清潔消費,促進能源傳統消費方式向現代消費方式轉變,強化工業、交通、建筑節能和需求側管理,打造能源利用新模式,推動能源消費革命。
1.嚴格控制能源消費總量
推行“一掛雙控”措施,將能源消費與經濟增長掛鉤,優化產業結構,減少經濟增長對能源消費的依賴;對高耗能產業和產能過剩行業實行能源消費總量控制強約束,新增產能實施能耗等量或減量替代,對其他產業按照平均能耗標準實行強約束。建立能源消費總量控制考核制度,加強能效監測與預警。到2020年,全區能源消費強度比2015年年均降低3%左右。
2.加強重點領域節能減排
發揮節能與減排的協同促進作用,全面推動重點領域節能減排。開展重點用能單位節能低碳行動,實施重點產業能效提升計劃,強化節能減排目標責任考核。積極運用高新技術和先進適用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繼續實施工業鍋爐窯爐改造、電機系統節能、能源系統優化等節能工程。嚴格執行建筑節能標準,加快推進既有建筑節能和供熱計量改造,從標準、設計、建設等方面大力推廣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上的應用,鼓勵建筑工業化等建設模式。優先發展公共交通,優化運輸方式,推廣節能與新能源交通運輸裝備。鼓勵使用高效節能農業生產設備。開展節約型公共機構示范創建活動。
3.推進全社會用能方式變革
實施燃煤采暖鍋爐替代。加快建設熱電聯產,實施現有燃煤機組供熱改造,穩步發展天然氣集中供熱,推廣分散電采暖、地熱能資源供熱,形成以熱電聯產為主的多熱源供熱模式。積極推進電力、燃氣、熱力、供冷等一體化工程,實現能源梯級互補高效利用。加快靈武電廠向銀川市智能化集中供熱、大壩電廠向青銅峽市供熱等工程建設,到2020年,沿黃城市燃煤采暖鍋爐實現全替代。
推進電能替代。圍繞居民采暖、工業生產、交通運輸、電力生產與消費等重點領域,加快推進電能替代。推廣蓄熱式電鍋爐、分散式電采暖替代公共建筑,熱網無法達到的老舊城區、城鄉結合部燃煤采暖。推廣應用熱泵、電蓄冷空調、蓄熱電鍋爐等蓄能技術,實施蓄能供暖供電。推廣分散式電采暖、工業電窯爐、電熔爐、電鍋爐技術,促進工業電能替代,把電力作為能源終端消費的主要方式。
擴大天然氣利用。實施“氣化寧夏”工程,優先保障居民用氣。推動天然氣在燃氣、交通、分布式能源等領域的應用,加快實施商業、公共交通、各類經營服務行業“煤改氣”、“油改氣”。推廣長距離天然氣汽車運輸,提高LNG替代柴油消費比重。努力提高天然氣在一次能源消費中的比重,到2020年,全區城鎮居民氣化率達到70%,力爭全區縣級以上城市公共交通、商業、各類經營服務行業全部使用天然氣等清潔能源。
發展綠色交通。按照適度超前原則,合理布局電動汽車充電設施,結合公交、出租、環衛、物流等公共服務領域專用停車場所,建設獨立占地的大型充換電站,在交通樞紐、大型文體設施、城市綠地、大型建筑物配建停車場、路邊停車位等城市公共停車場所,建設城市公共充電站和分散式充電樁。在高速公路服務區建設城際快充站。落實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完善電動汽車充電設施,提高電動汽車保有量。2020年,建成充電站101座、充電樁13600個,基本形成便捷的新能源汽車基礎設施服務網絡。
推進分布式能源應用。推廣新一代光伏、大功率高效風電、生物質能、氫能與燃料電池、智能電網、新型儲能裝置等技術,發展分布式新能源技術綜合應用體,擴大新能源利用范圍,提高新能源在能源消費中的比重。
改善城鄉用能方式。按照城鄉發展一體化和新型城鎮化的總體要求,堅持集中與分散供能相結合,統籌建設城鄉供能設施,推進城鄉用能方式轉變,提高城鄉用能水平和效率。加快推進銀川國家清潔能源城市、寧東低碳生態城市樣板工程、青銅峽國家綠色能源示范縣的建設。積極發展農村新能源,推廣分布式太陽能發電、生物質發電、生物沼氣、太陽能熱水器、生物質成型燃料等,提高農民生活水平。強化農村電網均等化服務水平,鼓勵農村普及電炊具、電采暖器、電熱水器等家用電器及農業機械使用。
開展全民節能行動。實施全民節能行動計劃,加強宣傳教育,普及節能知識,推廣節能新技術、新產品,大力提倡綠色生活方式,引導居民科學合理用能,使節約用能成為全社會的自覺行動。
作者: 來源:寧夏發改委
責任編輯:wutongyuf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