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精品无码AV无码免费专区-国产一区二区三区成人欧美日韩在线观看-肉色超薄丝袜脚交一区二区


未來4年光伏增量3500萬千瓦 清潔能源發展大有可為

2017-05-03 12:35:44 太陽能發電網
從規劃目標看,未來4年至少還有6000萬千瓦風電和3500萬千瓦光伏的增量,市場空間巨大。
  方興未艾  清潔高效發展大有可為
  《規劃》深入分析了能源系統存在的主要問題,有針對性地提出了發展措施,從政策導向和重點任務來看,能源消費結構調整和系統優化是“十三五”時期能源發展的重點,清潔低碳能源和智慧能源系統應是未來一段時期內的重點投資方向。
  (一)非化石能源發展
  風電和光電是未來能源清潔發展的方向,由于當前風電和光電主要布局在“三北”地區,“三北”地區棄風棄光問題比較嚴重,2016年全國棄風500億千瓦時,棄光70億千瓦時。因此,《規劃》提出要優化發展布局,從“三北”地區轉向中東南部地區;要調整發展思路,強調集中與分散并重,優先發展分散式。“三北”地區要求優先消化存量,要先把棄風棄光率控制合理范圍內。新增風電裝機中東部要占58%,新增太陽能裝機中中東部地區要占56%;為落實好規劃,新出臺的新能源電價補貼辦法中已經規定,中東部分布式風電和光伏補貼價格不降低。因此,新能源投資者應把目光轉到中東南部,特別是中東南部的光伏+,從規劃目標看,未來4年至少還有6000萬千瓦風電和3500萬千瓦光伏的增量,市場空間巨大。
  水電依然是保障我國電力供應安全的重要支撐之一,也是完成非化石能源消費目標的主要基石。“十三五”期間將開工常規及抽水蓄能各6000萬千瓦。為解決重點地區的棄水問題,水電外送通道建設的優先級將被提高。核電在我國優化能源結構、保障能源安全、促進減排和應對氣候變化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為完成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比15%的目標,規劃提出核電將積極啟動沿海地區項目建設,到2020年建成核電5300萬千瓦以上,在建核電3000萬千瓦以上。因此,水電和核電也是“十三五”期間的重要能源投資方向。
  (二)天然氣配氣基礎設施
  天然氣是清潔的化石燃料,近幾年天然氣的消費進入快速增長期。但去年以來,天然氣消費遭遇了“倒春寒”,出現了低水平的富余。原因一是在于天然氣氣價相對較高,二是天然氣輸送管線特別是配氣管網建設相對滯后。《規劃》提出到2020年我國天然氣消費量爭取達到3650億立方米,按現有消費形勢預測,至少有550億方天然氣需開拓新的消費市場。天然氣要積極拓展消費市場,一是要推進氣價改革,降低管輸氣價,實施氣電價格聯動。二是要推進天然氣儲運設施公平開放,實施大用戶直供。三是加強城市配氣基礎設施建設,完善天然氣銷售網絡和服務設施。我國很多城市配套輸氣基礎設施較差,配氣管網建設比較滯后,特別是長江經濟帶和華南地區,地市配氣管網建設力度不夠,天然氣支線和配送到用戶的供氣網絡缺失,應該說天然氣“最后一公里”的建設將迎來投資機遇期。
  (三)終端能源清潔替代
  為改善大氣環境,《規劃》提出“十三五”期間積極推進終端能源清潔替代,目前看終端能源清潔替代主要是實施“電能替代“和”煤(油)改氣“。推進電能替代主要是在生產和生活領域推廣電鍋爐、電窯爐、電采暖等新型用能方式,在交通領域提高鐵路電氣化率,大力發展電動汽車及充電設施和發展港口岸電系統,加快電能替代,要求2020年電能在終端能源消費中的比重提高到26%以上。推進“煤(油)改氣”主要是在生產生活領域推廣天然氣替代煤炭,發揮天然氣舒適、便捷和環境效益好的優勢。在在公交、出租、公務用車等交通領域,大力發展CNG(壓縮天然氣)汽車以及混合動力汽車領域,在內河、湖泊和沿海的運輸船舶使用LNG(液化天然氣)。終端能源清潔替代市場又剛剛啟動,應該屬于一個新興產業,市場容量很大。另外,終端能源清潔替代涉及技術裝備類型多,產業鏈條長,新模式和新業態很容易由此誕生。可以預見,今后10年,將是終端能源消費清潔替代高速發展的黃金時期,這是一個最值得大家關注的市場。
  (四)智慧能源系統
  規劃提出,以提升能源系統綜合效率為目標,推動能源生產供應集成優化,構建多能互補的智慧能源系統。在能源消費變革的情況下,各能源品種單兵作戰難以滿足新時代用戶多樣化的個性需求,也不利于降本增效,通過“多能互補”實現能源梯級利用,將需求側與供給側深度融合、統籌優化,把化石能源中的能量“吃干榨凈”,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必然選擇。近日,國家能源局已經正式公布了首批“多能互補集成優化示范工程”名單,共安排了23個項目,將積極帶動分布式新能源、燃氣冷熱電三聯供、地源熱泵、儲能電池、電動汽車、配電網和售電、多網融合、城市綜合管廊、能源控制系統等板塊的投資和發展。
  2016年《關于推進“互聯網+”智慧能源發展的指導意見》發布,意在推動互聯網理念、先進信息技術與能源產業深度融合,形成能源市場開放和產業升級的新業態。今年,首批“互聯網+”智慧能源示范項目評選結果完成公示,主要發展方向是:對能源生產和利用設施進行智能化改造,提升設施智能化運行水平;加快智能電網發展速度,推廣以智能電表為代表的智能計量設施應用,提升“源-網-荷”的交互響應能力;推進能源與其他領域深度融合,建設能源互聯網運行體系。“互聯網+”智慧能源體系涵蓋多個能源品種,從頂層設計開始就要打破現有體系布局,促使現有能源類公司轉型來搶占市場高地,改變已有市場格局。這種新模式逐漸模糊了能源、交通、信息等不同工業領域的界限,為能源企業、交通企業、信息企業跨界開拓業務提供了機遇,隨之而來的商業潛力也是無限巨大。

  因事制宜  傳統行業轉型二次起飛

  不同于以往“求發展”的規劃,這次提出的發展措施,充分結合了各能源品種的發展現狀和發展趨勢,有“保”有“壓”,有做加法的措施,也有做減法的措施。尤其是針對傳統能源,提出了做減法的思路。這就要求傳統能源行業要忍住陣痛,深入轉型,積極探索第二次創業、第二次起飛的道路。
  (一)化解煤炭產能過剩
  2016年國務院下發了《關于煤炭行業化解過剩產能實現脫困發展的意見》,通過多種措施,化解過剩產能、推動煤炭企業實現脫困發展。《規劃》提出到2020年全國煤炭產能控制在40億噸以內,14個大型煤炭基地生產能力達到全國的95%以上,并明確要求“十三五”期間嚴格控制審批新建煤礦項目、新增產能技術改造項目和生產能力核增項目,確需新建煤礦的,實行減量置換。要加快淘汰落后產能和不符合產業政策的產能,嚴格治理違法違規煤礦項目建設,控制超能力生產。“十三五”期間,淘汰退出煤炭產能5億噸左右,減量重組5億噸左右,停緩建一批在建煤礦項目。煤炭去產能任重而道遠,煤炭行業的陣痛期會相對較長。
  (二)防范煤電產能過剩
  2016年全國約70%的省份煤電利用小時數低于4000小時,出現產能過剩風險。《規劃》要求,“十三五”期間,要提高煤電機組利用效率,采取“三個一批”措施,嚴格控制煤電規劃建設規模和節奏、淘汰落后產能等措施。目前已經取消1300萬千瓦,暫緩核準、暫緩建設1.3億千瓦,計劃淘汰2000萬千瓦,合計去產能1.6億千瓦以上。“十三五”期間,煤電裝機將控制在11億千瓦以內,新投產煤電2億千瓦,絕大部分是保障民生供熱和大氣污染防治的續建項目,“十三五”新開工煤電僅1000萬千瓦。可謂“措施嚴格、力度巨大”,煤電行業也將迎來一段蟄伏期。


作者:汪建平 來源:中國能源報 責任編輯:wutongyufg

太陽能發電網|nj-bjj.com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