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今年經歷了6月30日光伏度電補貼下調之前的搶裝潮,上半年光伏裝機量就達到22吉瓦,超過今年全年規劃目標18.1吉瓦。這也是自2013年以來,我國連續四年摘得全球光伏裝機總量第一名的桂冠。近日,本報記者就今年光伏產業發展的原動力以及明年的發展趨勢等問題專訪了甘肅省科學院自然能源研究所副所長李世民。
原標題:推動光伏制造向光伏智造轉變──訪甘肅省科學院自然能源研究所副所長李世民
來源:中國電力報
作者:楊鯤鵬
由于今年經歷了6月30日光伏度電補貼下調之前的搶裝潮,上半年光伏裝機量就達到22吉瓦,超過今年全年規劃目標18.1吉瓦。這也是自2013年以來,我國連續四年摘得全球光伏裝機總量第一名的桂冠。近日,本報記者就今年光伏產業發展的原動力以及明年的發展趨勢等問題專訪了甘肅省科學院自然能源研究所副所長李世民。
度電成本得到進一步下降
中國電力報:今年我國光伏產業發展取得了哪些成績?具體原因是什么?
李世民:2016年,在國內光伏上網電價調整帶來的搶裝效應以及國際新興市場快速崛起的帶動下,我國光伏產業規模穩步增長,技術水平得到明顯提升,成本下降顯著,企業產能利用率得到有效提高,企業利潤率有所提升,在“一帶一路”戰略引導及國際貿易摩擦的影響下,我國光伏企業的“走出去”步伐也在不斷加快。
一是光伏市場蓬勃發展,我國裝機量保持全球首位。今年我國在電價調整帶來的“搶裝效應”影響下,光伏新增裝機量有望達到32吉瓦,同比增長超過100%,繼續位居全球首位,累計裝機預計超過75吉瓦,位居全球首位。
二是產業規模穩步增長,企業盈利能力提升。今年我國多晶硅產量約為19.5萬噸,同比增幅達到18.2%,在產16家企業絕大多數處于滿產狀態,在多晶硅價格高企的情況下,企業盈利狀況良好。太陽能組件產量約為52吉瓦,同比增幅達到13.3%,前10家組件企業平均毛利率超10%。通過對工業和信 息化部《光伏制造企業規范條件》的部分合規企業經營情況統計,2016年上半年38家光伏組件企業平均利潤率達到5%,比去年同期增加3個百分點;三季度后,由于“6·30”搶裝結束,市場出現真空,光伏產品價格下滑,企業利潤率下降;四季度產品價格普遍回穩。
三是技術水平不斷提升,生產成本逐步降低。今年,我國骨干光伏企業多晶硅生產能耗繼續下降,綜合成本已降至8萬元/噸,行業平均綜合電耗已降至80千瓦時/千克,硅烷法流化床法等產業化進程加快;P型單晶及多晶電池技術持續改進,常規產線平均轉換效率分別達到19.8%和18.6%,采用PERC和黑硅技術的先進生產線則分別達到20.5%和19.1%,異質結(HIT)、背電極、高倍聚光等技術路線加快發展;領先企業組件生產成本降至2.5元/瓦,光伏發電系統投資成本降至6.5元/瓦以下,度電成本降至0.5~0.8元/千瓦時。
作者:楊鯤鵬 來源:中國電力報
責任編輯:dongyiqi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