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2015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十三五”乃至未來較長時期,為適應和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我國將大力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從提高供給質量出發,矯正要素配置扭曲,擴大有效供給,提高供給結構對需求變化的適應性和靈活性,最終提高全要素生產率,形成穩定支持經濟增長的新動力。
。ǘ┑胤秸母深A仍是影響能源企業投資決策的重要因素
能源項目對于地方政府而言都是大項目,一個百萬千瓦裝機的火電機組,投資要達到30-50億,一旦投產就有相對穩定的現金流,一年就有40-50億千瓦時的電量,200億左右的現金流,是任何一個地方不可輕視的收入來源、財稅支柱。也正因此,各個地方政府在能源項目投資的爭取上都極為重視,有的甚至通過降低土地投入成本或以財政抵押來獲取銀行低息貸款作為吸引項目落地的籌碼,從而成為影響我國能源企業投資決策的重要因素。在供應不足的情況下,地方政府的支持有利于項目盡快形成產能,但是在當前產能已經過剩、市場競爭加劇的情況下,地方政府通過扭曲土地、資本要素配置來爭取項目的做法反而進一步加劇了市場無序競爭,也進一步加劇產能過剩。從目前各省“十三五”規劃初稿制定過程來看,部分地方政府仍沒有轉變思路,依然力主發展煤電、煤化工、石油化工等產能嚴重過剩項目。
(三)債務成本居高不下是能源企業自身難以擺脫的沉重負擔
在當前市場不景氣的情況下,越來越多的能源企業陷入嚴重虧損,煤炭企業逾八成虧損,“兩桶油”的三季報也顯示今年前三季度凈利潤均同比大幅下滑50%以上。由于收入下降,前期融資帶來的債務成本壓力越來越大。即使在地方政府的幫助下,部分能源企業也已經淪為借新還舊的僵尸企業。如何處理好這些企業高昂的債務成本,避免殃及金融系統是推進供給側改革的重要考量因素。
(四)人才儲備不足、冗員過重日益成為能源企業增長動力不足的關鍵矛盾
對能源企業調研顯示,由于前些年能源行業一直火熱,企業冗員也越來越多。在當前企業發展面臨困難的情況下,冗員過重造成能源企業人員結構扭曲、“劣幣驅逐良幣”已經越來越大地影響了企業的發展和供給側改革的推進。一方面,冗員過多積壓了企業真正需求的人才發展空間,造成了企業運行效率持續下降,另一方面過多的冗員,降低了企業對高級科技人才吸引力,使得企業難以推陳出新。供給側改革的重點在于加強創新、培育新的企業增長點,歸根結底還是要調動人的積極性。但若當前人員結構不合理、人才儲備不足、激勵機制不足的現狀不得到有效改變,必將成為推進供給側改革的關鍵矛盾。
二、能源行業大力推進供給側改革的對策建議
能源行業是我國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是經濟穩定運行的基石。大力推進供應側改革勢在必行。當前能源行業暴露出的矛盾,有些是各個行業普遍存在的,但更多的問題還是能源行業特有的問題,有些問題則是在能源行業特別突出。因此推進能源供給側改革必須不畏艱難、有的放矢。具體而言,有如下五方面對策建議:
(一)堅決依照市場規律,允許企業破產和兼并重組,釋放社會資源。對于產能過剩行業,堅決遵守市場規律,對于資不抵債的企業允許其按照正常手續自行淘汰、重組。避免地方政府干預企業正常決策,同時加強對失業工人的再培訓。
。ǘ┳钄嗄茉雌髽I債務規模過快膨脹的勢頭。對于由于三角債、過高負債造成的財務成本過高問題,需要中央政府出臺相應措施;對于僵尸企業,堅決實施倒閉,避免無謂的資源浪費。
。ㄈ┘哟罅Χ纫肷鐣Y本進入能源行業,依靠市場的力量推進企業兼并重組,依靠“國退民進”建立現代企業運行機制,提高企業運行效率、激發員工積極性,讓活下來的企業能夠“破繭重生”。
(四)強化規劃的市場引導功能,轉變地方政府職能。在能源領域簡政放權的大趨勢下,進一步強化各項能源規劃對市場走勢的引導功能,減少社會資源錯配;同時促使地方政府進一步轉變職能,變管理為服務,變主導而監管。
。ㄎ澹┊斍拔覈诜e極推進電力、油氣改革。這場改革波及范圍廣泛,影響深遠。但從供給側改革的根本目標出發,當前電改、油氣改革應以降低社會用能成本為目標,建立市場主導的能源價格形成機制,下大力氣理順能源發展的管理體制,形成合力的能源比價關系體系。
作者:李繼峰 來源:國家信息中心
責任編輯:dongyiqi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