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的光伏市場,將是由需求側和供給側共同驅動的市場。接下來,我國光伏企業應積極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通過技術創新,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進一步推動我國光伏產業可持續發展。”日前,中國光伏行業協會秘書長王勃華在出席“光伏十年創新發展高峰論壇”時說。
記者了解到,在效率提升、成本快速下降的雙重驅動推動下,全球高效單晶需求和比重快速提升。根據預測,未來3年國內單晶需求每年約為9GW左右,海外市場隨著整體年新增量的增長,單晶需求也將快速提升,預測2017年全球單晶需求為20.7GW,占比為25%。全球單晶產品需求也將會從2015年的9GW水平快速成長至“十三五”末的30GW水平。
在第二批“領跑者”基地招標工作完成后,設備制造廠商中,掌握高效技術、擁有高效產品的企業,包括晶科、協鑫、樂葉光伏、陽光電源、天合光能等也排名靠前。
“今后技術升級是大勢所趨,在‘領跑者’招標中就可以看出,采用高效PERC單晶技術、黑硅、MWT和N型雙面電池等新技術的企業優勢顯著,倒逼著行業技術創新發展。”王勃華說。
實施過程中出現不同理解
經過兩批“領跑者”計劃的實施推進,尤其是在第二批“領跑者”項目招標連續爆出超低價后,業內開始出現對“領跑者”計劃的不同理解。
鑒衡認證光伏事業部副總經理劉松明表示,光伏行業發展最核心的競爭力是度電成本,歸根結底是技術創新。但是新技術在剛推出時面臨“技術鎖定”,即和傳統技術、產品相比,先進技術市場導入成本較高、認知度低、推廣困難。因此主管部門在2015年推出了“領跑者”計劃,但194號文并沒有提出來哪些是先進技術,所以在具體貫徹和執行過程中產生了理解的不一致,由最早提出的“領跑”,到最后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群跑”的亂象。
陽光電源市場總監張彥虎認為,2015年首個“領跑者”強調的是鼓勵使用先進的技術淘汰落后的產能。2016年增加了競價上網,成為競價上網+先進技術的競爭,但競價卻吸引了過多的注意力,導致了過度競價。
質疑聲的出現,讓不少業內人士開始擔憂,“領跑者”計劃要達到的終極目標到底是什么?
針對此類消極聲音,多位接受采訪的業內人士表達了不同觀點。“競價是產業市場發展的一個過程,通過競爭可以重新洗牌,最終有利于加速推進光伏平價上網,這也是所有光伏企業的終極目標。‘領跑者’作為示范項目,本身就具有探索的意味,不能因為出現低價就否定另一面的積極作用。應當看到,‘領跑者’計劃推出一年多來,技術領先的產品普及與推廣速度迅速加快。”一位在示范基地中標的光伏企業負責人告訴記者。
作者:成思思 來源:中國能源報
責任編輯:dongyiqi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