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光電源有限公司(簡稱“陽光電源”)從2004年開始涉足光伏運營運維領域,系統經過了1.0到5.0的版本更替。從最早的小型光伏電站監控管理系統,到2016年5月攜手阿里云推出的光伏電站智慧管理平臺──智慧光伏云5.0,開啟了光伏電站智慧運營運維系統的跨越式發展。
運營系統使決策有據可依
經歷了12年磨煉的陽光電源智慧光伏云平臺,已不是簡單的生產運維監控系統。在這個智慧的云平臺中,運營系統無疑更具“經濟”價值。
“智慧光伏運營平臺,給光伏投資企業提供經濟指標的展示,包括年度發電量、當日發電趨勢、發電排名、收益情況,不同補貼電價等,支撐著集團建站、發電計劃、設備能效評估和KPI考核。”唐永明說。
每一臺設備的工作狀態如何?電站收益情況怎樣?這是投資者最關心的問題。在光伏云運營平臺的移動終端界面上,左下角有個三段的柱狀圖,分別顯示著用電折后收益、上網收益、補貼收益。原來需要大量人力先采集數據,再計算的收益情況,現在一目了然。基于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精準建模,實現電站數據深度分析的運營平臺,使投資者決策時有據可依。
陽光電源光伏云平臺有一個獨特之處──在全球率先做到組件級的數據對比分析。
“國內光伏行業通常只能做到組串級的對比分析,也就是對22塊或24塊電池板一串的數據對比分析,而陽光電源組件級的數據對比分析的目的是為了更好地推進分布式光伏的發展。”唐永明介紹說,分布式光伏對管理的要求是非常高的,但人員運維成本又非常高,怎么在有效的運維管理范圍內降低成本是許多投資機構考慮的重要內容。增加組件監測模塊之后,電站的生產運維人員、企業高層遠程就可以看到每一塊光伏電池板的工作狀態。
值得一提的是,傳統的光伏電站運營管理系統是多套界面,功能、布局、按鈕,甚至名稱都不一致,會使公司管理層與運維人員溝通時出現很多問題。陽光電源光伏運營平臺在細節上進行了大量優化,形成了一體化的統一的集控平臺。公司管理層與運維人員看到的是同樣的界面,獲得相同的信息,溝通效率大大提高。
核心智能設備后臺提供支撐
光伏云平臺大數據計算與分析離不開高精度、全方位和精細化數據采集,而數據采集主要靠先進的技術和設備提供支撐。
“數據采集是存在一些誤差的,這個誤差來源于數據采集裝置,光伏行業的數據采集精度通常是1%或2%,而陽光電源在元器件的選擇上下了很大功夫,將數據采集精度提高至0.5%。”唐永明告訴記者。
實現組件級的數據對比分析依賴于陽光電源獨有的智能組件掃描技術。智能組件監測模塊安裝在電池板背面,分為兩種模塊,一種是外掛方式,通過正負極來獲得數據;另一種是和組件廠商合作,將模塊嵌入到組件的接線盒內部。組件可以采集到輻照度、環境溫度、風速、組件溫度、電壓電流、I/V曲線等豐富信息,并將采集到的信息通過智能匯流箱傳送給逆變器。
通過一層層采集上來的數據通過載波通訊上傳至監控后臺,在那里對組串式逆變器電站進行六點四段分析評估,結合環境檢測儀的數據,從理論發電量、直流輸入電量、交流輸入電量、集電線路匯總電量、到電站上網電量,做五點監測,同時分析每一段的效率和損耗,包括組串效率及損耗、逆變器效率及損耗、箱變與集電線路損耗、升壓站自損耗。
“陽光電源逆變器的監測精度比一般的逆變器都要高。細微的差別體現在監控系統給用戶帶來的體驗上面。陽光電源正是通過核心智能設備+智慧光伏云管理系統,穩增電站發電量,為投資者提供準確的決策依據。”唐永明說。
作者:趙冉 來源:中國電力報
責任編輯:dongyiqi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