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11月29日,主要境內外光伏上市公司三季度業績報告顯示,凈利潤相較今年第二季度全部下滑,下跌幅度從16.6%到292.7%不等。從強勁到疲軟,這一市場變化的直接原因是“6.30”搶裝潮。中國市場需求銳減,幾家組件商則謀求海外市場。而第四季度,因8月份以來各地領跑者計劃陸續開始招標建設,光伏行業預計將迎來弱復蘇。在上半年業績的帶動下,全年業績也可能迎來較大上漲。
退潮后光伏市場需求銳減
光伏行業的起伏向來由政策主導,今年政策對市場的影響相當直觀。這種影響對比今年第二季度和第三季度的業績報告即可看出。
從出貨量來看,六家在美上市的光伏企業全部下滑。英利綠色能源預計2016年第三季度組件出貨量在360-370MW的范圍內,低于第二季度的622MW。
六家公司中,晶科能源(NYSE:JKS)領跑,第三季度出貨量1606MW,同比上漲41.6%,環比減少了110MW。不過,跌幅小于出貨量第二的天合光能。同時,晶科能源也是唯一一家毛利率持續保持在20%以上的企業。這意味著晶科能源或將替代天合光能,成為中國最大的組件供應商。
晶科能源CEO陳康平在第三季度業績報告中表示,將2016年全年的組件出貨總量目標從此前的6.0GW到6.5GW提高至6.6GW到6.7GW之間。
天合光能第三季度1361MW的出貨量環比下降了17.9%。對此,天合光能董事長兼CEO高紀凡稱,第三季度業績如預期放緩,原因為市場供過于求,市場庫存水平增加,中國市場需求在上半年的強勁之后疲軟了,最終總出貨量低于指導底線。
上游的多晶硅生產制造商保利協鑫(03800.HK)第三季度對外銷售多晶硅約1398噸,同比減少約70%;硅片銷售約3837MW,同比減少4.6%。該公司稱,今年第三季度中國國內光伏市場出現了萎縮,相比今年第一、二季度,第三季度多晶硅及硅片需求出現下滑。
從強勁到疲軟,這一市場變化的直接原因是“6.30”搶裝潮。
去年年底,國家發改委下發的《關于完善陸上風電光伏發電上網標桿電價政策的通知》要求,2016年以前備案并納入年度規模管理的光伏發電項目于2016年6月30日以前仍未全部投運的,執行2016年上網標桿電價:一類、二類資源區的地面光伏電站分別降低0.1元、0.07元,三類資源區降低0.02元。
卓創資訊分析師孔祥芬分析稱,該政策意味著今年6月30日以后投運的光伏電站獲得的補貼將降低。于是,開發商都趕在這之前搶裝,原料、組件等產品的需求都大幅提升,最終上半年就完成了全國新增光伏電站建設規模1810萬千瓦的全年目標。而潮退后,第三季度市場的需求銳減,導致價格快速下跌,比如組件年內跌幅約達30%。
英利綠色能源也表示,第三季度組件產品平均銷售價格相較于第二季度下跌了25%,相較于今年前九個月下跌了27%-30%。
該公司稱,初步業績結果還可能會進一步受到第三季度內毛率下降的影響。公司預計毛率在5%-6%,遠低于已公布財報的其他五家在美上市光伏企業。光伏組件銷售業務的毛率預計在6%-7%的范圍內,相較于此前的12.5%-14%的預期近乎腰斬。
對比去年同期,今年第三季度業績虧損的企業數量又多了兩家。昱輝陽光(NYSE:SOL)第三季度虧損2050萬美元(約合1.37億元),而第二季度凈利潤為550萬美元(約合3673萬元),這是該公司在連續四個季度盈利后的首次虧損。昱輝陽光CEO李仙壽在業績報告中,將業績達不到預期歸因于需求疲軟導致出貨量減少和價格壓力。
航天機電(600151.SH)第三季度虧損290萬元,去年同期虧損14萬元,今年第二季度盈利5002萬元。中金公司分析稱,主要原因是第三季度國內光伏產品需求疲軟且報告期內公司無電站出售。
作者:危昱萍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責任編輯:dongyiqi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