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城市位于吉林省西北部,嫩江平原西部,科爾沁草原東部。屬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春季干燥風大、夏季高溫多雨、秋季天高氣爽、冬季寒冷漫長。年均日照時數2919.4小時,年均氣溫4.9℃,無霜期157天,年均降水量407.9毫米,全市太陽能輻射量均在5200兆焦/每平方米以上,光熱條件優于全省其他地區。
三、可利用土地資源情況
白城市地勢由西北向東南依次為低山、丘陵、平原、西南略有抬升。西北部為大興安嶺東麓褶皺地帶,分布著丘陵和低山,海拔 300-662.6米;東北、東南部為平原,海拔 130-140 米;西南部廣泛分布西北至東南走向的大小沙丘、沙壟,海拔 150-180 米,是潛化沙漠區。這些地勢平緩的沙漠和鹽堿地是建設大型并網光伏電站的優選地區。
截止2016年8月,我市共建成太陽能項目17.3萬千瓦。
白城市于2012年被整體納入國家14個集中連片特困地區之一的大興安嶺南麓片區,是全省最貧困的地區之一,下轄5個縣(市、區),其中,鎮賚縣、通榆縣和大安市為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國家片區縣),洮南市和洮北區為省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國家天窗縣),占全省集中連片開發重點縣總數的三分之一,納入省“十三五”貧困村382個。全市貧困人口 36.9萬人,無勞動能力貧困人口3.78萬人。白城市開展光伏扶貧對如期完成脫貧任務具有重要意義。吉林省提出到2018年底,全省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解決區域性整體貧困。就此,白城市已同省委、省政府簽訂責任狀。白城市的光伏扶貧是全市扶貧攻堅的重中之重,是精準扶貧的重要手段,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全市總體脫貧的進程。
四、白城市發展光伏扶貧的有利條件
1、光資源優勢
白城市光資源豐富,年均日照2919小時,屬全國光資源二類地區,年光伏發電有效時數達1500小時左右,適合發展光伏產業。
2、土地資源優勢
白城市幅員廣闊,草原面積1450萬畝,沙化堿化面積984萬畝,荒地、鹽堿地和廢棄地多,可滿足光伏農業和光伏牧業用地需求。
3、電網接入優勢
白城域內已經運行的2座500千伏變電站主要為新能源送出,今年開工向陽500千伏變電站,并將新建向陽—長嶺、向陽—內蒙古扎魯特旗兩條輸電線路,屆時將極大改善我市新能源送出條件。
4、多方支持項目建設優勢
由于光伏扶貧在建設過程中和后續的運行中都能為地方政府提供相關的稅收,貧困戶也能得到相應的保障,由于我市的光資源優勢企業也能保證收益,所以三方都能得到了效益地方政府、企業和群眾積極性很高。
五、白城市發展光伏扶貧項目的進展情況
2015年,我市在吉林省第二批光伏發電計劃中共爭取到13萬千瓦的建設指標,全部用于光伏扶貧,目前,已有4萬千瓦并網發電,還有9萬千瓦正在建設中。
1、編制白城市光伏扶貧控制性詳細規劃
根據白城市的土地條件和電網接入條件,我市委托電網的設計院啟動編制白城市光伏扶貧控制性詳細規劃,通過編制規劃進一步掌握我市可利用開發光伏項目地塊,確定各縣(市、區)的光伏建設規模,白城的配電網建設“十三五”期間將依據規劃為企業做好服務。
2、編制白城市光伏扶貧實施方案
《關于印發光伏扶貧實施方案編制大綱的通知》國能綜新能[2016]280號文件,根據文件的相關要求,我市委托吉林省電力勘測設計院編制了我市的總體實施方案和5個縣(市、區)的實施方案。在方案中明確了光伏扶貧對象、發展規模、電網接入、建設模式等內容,方案已經編制完畢并上報省能源局。
3、針對光伏扶貧開展工作
在2014年我市得悉國家將開展光伏扶貧工程建設之后,我市就開展了相關前期工作。對全市的情況展開摸底調研,明確全市的發展方向,發展目標,發展模式,扶貧方式等。并且根據市領導的指示,組織各縣(市、區)到安徽、河北、山西等地學習先進的光伏扶貧經驗。通過學習先進,逐步調整我市的光伏扶貧模式,使其更符合我市的發展。市領導親自帶隊到省能源局和國家能源局爭取指標。
作者: 來源:白城工園區管理委員會
責任編輯:dongyiqi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