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發電因清潔、安全、便利、高效等特點,被譽為迎接新能源時代到來的朝陽產業。近年,光伏產業在世界各地蓬勃發展,在我國,光伏產業已被列為重點支持發展的產業。然而,這樣一個新興產業卻與徐州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成為這座老工業基地的城市名片。
“如果當時沒有徐州全市上下的大力支持,中能硅業項目建設進度不可能如此之快。”呂錦標感慨,“現在想想,當時項目工期如果滯后幾個月,我們將錯失發展的絕佳良機,很可能就不會有如今的保利協鑫。從這一點來說,今天的保利協鑫,與徐州市委、市政府,與徐州全市人民的付出密不可分。”
正是由于爭分奪秒搶工期,中能硅業項目建設與產能擴張快速推進。從一期工程開工到四期工程竣工,中能硅業形成占地2000多畝的產業基地僅用5年。即使面臨2008年的亞洲金融危機與2011年的全球光伏“寒冬”,中能硅業項目建設也沒有停步。
在這5年中,中能硅業依靠科技創新,持續進行著技術升級。“中能硅業項目每一期工程,都有新的技術在支撐,絕不是單純的產能擴大。”呂錦標告訴記者,“業界不時傳出產能過剩的聲音,其實這是因為國內很多光伏企業的產品質量和性價比難與國外企業產品抗衡,是一種‘假過剩’。我們始終堅信品質取勝,只要有質量過硬,產品不愁沒有市場。我們就是要用最低的成本、最好的質量,占領利潤最高端。”
誠如呂錦標所言,有了不斷升級的技術作支撐,保利協鑫實現了產品成本的持續下降、生產效率與產品質量的持續提升,并于2009年成立江蘇協鑫硅材料科技發展有限公司,上馬新項目,進一步拉長產品鏈條,最終形成光伏產品的全鏈條生產。
目前,保利協鑫生產主打產品多晶硅耗電量已從10年前的每千克165度電降至不超過25度電,多晶硅的生產成本也從10年前的每千克165美元降至11美元左右,而通過對晶體結構的改善、熱場工藝的升級、表面結構的改進,硅片轉換效率則從10年前的13.5%~14.5%提升至多晶硅片18.5%、單晶硅片22%以上。得益于此,保利協鑫在市場行情好時,產品利潤領先同行業,在市場行情不好時,也能保持微利,即使在2011年國內出現大批光伏企業倒閉的背景下,保利協鑫也僅僅微虧了半年便扭虧為盈。
對于保利協鑫的成功,呂錦標將之歸結為一句話:“企業不怕小,起點不怕低,只要方向對,有目標,腳踏實地做精產品,就一定能一步一個腳印走向成功。”
當然,在保利協鑫爬坡過坎跨越發展中,徐州市委、市政府始終鼎力相助。為了解決保利協鑫用電問題,協調有關部門幫助保利協鑫建立了自備電廠;為了緩解保利協鑫發展壓力,采取緩交電費及擴大銀行貸款等保障保利協鑫資金流動性……
從一個“小不點”成長為“大塊頭”,保利協鑫的10年蛻變,在業界堪稱奇跡。可以說,一家企業成就了一個產業。保利協鑫成就了徐州光伏產業的榮耀,徐州也成就了保利協鑫的輝煌。但無論是對徐州,還是對保利協鑫而言,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早已融為了一體。保利協鑫是徐州的名片,而徐州則是保利協鑫賴以生存、發展的家園。
作者:趙海龍 來源:開封日報
責任編輯:dongyiqi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