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互聯網是當下能源界熱議的話題。互聯網是典型的通用目的技術,具有創新速度快、通用性廣、滲透性強的特點。互聯網與任何一個產業結合,都可以創造出前所未有的生產力。遺憾的是,互聯網改變了世界,但還沒有改變中國能源。至少在以下幾個方面,中國能源與互聯網世界還有不小的差距。
四是消費方式。互聯網消費方式表現為個性化、私人訂制,消費者購買的范圍打破了空間限制。但對能源消費者而言,能源供給僅限于少數電網企業、油氣企業,消費者沒有太多的選擇權。
五是經濟體制。互聯網世界的特點是充分競爭、非公經濟為主、市場主體分散。能源領域的特點是供給側產業集中度高、單邊購買、特許經營,經營者以國有企業為主。
六是組織形態。互聯網世界是扁平結構和水平網絡模式。能源領域總體還是層級結構,縱向鏈條模式。
當前,能源互聯網沒有得到充分發展,主要原因是制度安排上還不具備條件。首先,能源行業產業集中度過高,抑制了競爭,造成價格機制失靈和供求關系失衡。其次,能源行業所有制結構單一,主要是以國有經濟為主。傳統國有企業的弊端,如大而全、小而全、“吃大鍋飯”、效率不高、缺少自我約束機制等問題尚未解決。能源流通主要靠國營貿易、特許經營。第三,行政干預較多。有關部門對能源企業的管理仍是以指標控制、行政審批為主,而恰恰需要監管的網絡型壟斷行業監管缺位。這些問題的存在,使能源在國民經濟中仍然是一種特殊商品,而不是一般商品。
實現能源人對能源互聯網的愿景,關鍵是讓能源回歸一般商品屬性。具體來說,就是要降低準入門檻,允許各種所有制的市場主體從事能源供給、流通業務。徹底打破對能源交易流通的行政壟斷和行業壟斷,放開能源供銷價格,取消對能源價格、產量的計劃管理。對能源領域中的網絡型壟斷行業,實行網運分開、放開競爭性業務的改革,形成能源供給和能源消費之間多買多賣的市場格局。這是電力體制改革和油氣體制改革應當重點考慮的問題。
能源與互聯網的結合,不是給每一個發電機、每一個用電戶安一個IP地址就叫能源互聯網;也不是利用互聯網進行電力調度就叫能源互聯網;而是利用無所不在的互聯網,使能源像其它一般消費品那樣進行自由交易,這才叫能源互聯網。建立名副其實的能源互聯網,前提是能源市場的充分發育。一旦市場化改革到位,能源才有條件像其它商品一樣,利用價格機制靈活調節供給和需求;降低用能成本,尤其是用電、用油、用氣成本;減少能源粗放利用;從根本上解決棄風棄光棄水問題;提高消費者選擇權,滿足多樣化的能源需求。
作者: 來源:公共政策研究
責任編輯:dongyiqi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