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電負荷率大幅下降,水電、風電、核電、光伏等新能源瘋狂上馬,發電利用小時數急劇下滑。發電企業正在面臨新一輪的“寒冬”洗牌。
原標題:發電“寒冬”前夜
來源:能源雜志
作者:余娜
甘肅省酒泉市瓜州縣,即將開工建設4臺百萬千瓦火電機組的常樂火電廠正在進行最后的準備。如無意外,該項目將于8月正式開工。瓜州縣縣委書記宋誠表示,這個由甘肅省電力投資集團公司主導、總投資134億元的項目,對瓜州經濟社會發展具有里程碑的意義。
然而,有專家分析指出,這是當地政府和企業為了GDP,進行的電力投資!
當前,甘肅電力裝機已嚴重過剩,總裝機容量約5000萬千瓦,新能源裝機超過2000萬千瓦,市場消納(含跨省外送)卻不足3000萬千瓦。火電機組均面臨輪停狀態,棄風棄光現象嚴重。此外,已實施的大用戶直供電,電價一度壓到了0.15元/千瓦時,突破了火電廠的邊際成本。
這僅僅是當前全國發電端的一個縮影。
今年以來,經濟下行、市場疲軟、產能過剩、政策調整等各種不利因素交織疊加。發電企業盲目投資的沖動依然不小,利潤結構過度依賴煤電,地方保護問題依舊突出。加之新一輪電力體制改革全面鋪開,改革的壓力也快速集中在了發電企業身上。
“發電行業正面臨著一個歷史性的拐點,”中國國電集團公司黨組書記、董事長喬保平呼吁。
「 “年中考”玄機 」
相繼發布的各大電力公司半年報及年中工作會在整個7月輪番上演。
在這一輪“年中考”里,國電投是唯一實現利潤正增長的企業,半年盈利73.65億元,同比增長8.69%。而其他四家發電企業平均上網結算價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發電量、售電量等較去年同期也普遍下降,降幅最大的則超過8%。
五大發電集團今年下半年的共同目標均是“降本保增長”。在他們看來,下半年電力市場仍將在降電價、降利用小時、低電量增長率、低負荷率的“雙降雙低”通道中徘徊。
6月29日至30日,國電集團公司在京召開2016年年中工作會議,率先拉開上半年的業績大幕。據喬保平透露,截至5月底,國電電源裝機已達到1.38億千瓦,其中,60萬千瓦及以上火電機組比重為49.9%,同比增加1.4個百分點;清潔可再生能源裝機比重達到29.8%,同比增加2.6個百分點。全面落實節能環保和超低排放改造任務,脫硫、脫硝裝機占比均達到100%,實現超低排放機組共54臺2326萬千瓦。
他同時指出,當前形勢更加復雜嚴峻,正處于增長速度換擋期、結構調整攻堅期和經營發展轉折期的“三期疊加”特殊歷史階段。經濟下行壓力依然很大,產能過剩問題日益凸顯,產業政策發生重大變化,國資國企和電力市場改革加快推進,發電行業已面臨一個歷史性拐點。
面對業績下行趨勢,大唐集團公司總經理王野平表示:“今年以來,面對電力消費增速持續放緩,火電價格大幅下調,電煤價格低位波動,電力體制改革加快推進等復雜局面,當前公司經營業績保持了較好的水平,但外部經營環境依然復雜,面臨的困難和挑戰依然嚴峻。”
“可以看到,發電企業單純依靠擴張、增量的道路未來走不通了,必須要重新考慮企業自身的發展方式。如十三五時期的電力系統,將發生重大變化,多元互補、分布式、智能電網、微電網等新元素對于公共電網中的發電企業而言就是新的考驗。企業再也不能拿傳統的思維方式來迎接我們的十三五。”中電聯發展規劃部副主任、電力經濟專家薛靜向記者分析。
此外,從各家半年報也不難發現,電力行業投資過度的財務負擔也已成為多數發電企業的主要成本構成。許多電力企業資產負債率高達80%以上,投資效益明顯下降。固定資產雖然不斷上升,但是資產的收益率卻很低。煤炭價格過去兩年內下降了一半,發電成本應該大幅度下降,但這個效益基本被投資的財務負擔和發電設備達不到設計利用小時所吞噬。
“如果沒有煤炭價格的腰斬下降,我國的發電行業可能早就全面虧損、大面積破產了。電網企業的投資也是輸變電成本的主要構成,包括許多利用率很低的大項目投資成本。從發電和輸變電企業的資金利潤率看,我國電價已沒有下降空間。”中國能源研究會副理事長、原國家發展改革委能源研究所所長周大地分析。
在他看來,電力行業盲目投資問題太過突出,已經成為造成我國能源成本高居不下的一個重要原因。
“隨著發電小時數的持續下降,電力行業產能的相對過剩,在市場放開、供需矛盾突出的情況下,發電企業的壓力是很大的。但是確確實實對于發電企業而言,接下來,他們將要面臨的不是一般的困難,而是前所未有的困難。”華北電力大學教授、能源與電力經濟研究咨詢中心主任曾鳴對《能源》記者表示。
作者:余娜 來源:能源雜志
責任編輯:dongyiqi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