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著光伏行業“價格殺手”之稱的苗連生正式卸任英利集團董事長一職,從臺前開始轉向幕后。而英利這家曾經遭遇困難的中國光伏巨頭,正在努力從困境中抽身出來。
曾創造多項第一
在中國乃至世界光伏組件制造領域,苗連生創建的英利,一直扮演著重要的角色。而苗本人的鮮明個性以及敢為人先的舉動,使英利的影響力從光伏組件生產制造跨向其他領域。
1987年英利集團成立,1998年進入太陽能光伏發電行業,1999年承接國家第一個年產3兆瓦多晶硅太陽能電池及應用系統示范項目,2007年6月在美國紐交所上市,是全球領先的太陽能光伏企業,這是英利從進入光伏開始到逐漸登上行業頂峰的歷史。2012年英利光伏領域出貨量全球第一,后被另一家中國企業天合光能超過。
創始人的個性能夠在多大程度上影響企業文化基因?從苗連生和英利身上可見一斑。多年的軍旅生涯,使苗連生身上帶著濃郁的軍人情結,這不僅從每天早晨其站在工廠大門口向員工問好上可以得到驗證,更從英利半軍事化的管理方式中時時展示出來。而英利的原本意思“英勇勝利”更是帶著濃厚的軍人味道。
從個人歷程上看,當兵、轉業、干個體,苗連生準確地把握了時代發展的脈搏,甚至有些另類。在英利集團的歷史記錄里,一幅苗連生年輕時的照片被擺在顯眼的位置。照片中戴著黑色蛤蟆鏡、燙著一頭卷發、留著大鬢角的苗連生正在向顧客推銷他的化妝品。旁人介紹說:“這是苗總最喜歡的一幅照片,一直珍藏著。”
2010年,南非世界杯賽場上出現的“中國英利”是英利最成功的營銷,中國企業第一次贊助世界杯這種高等級體育賽事,使苗連生和英利從河北保定一步跨越到風口浪尖。
在全球,已有超過15吉瓦的英利光伏組件為各類用戶提供著源源不斷的綠色電力,占全球總裝機容量的7%左右,平均每年可發電180億度。
有人將天合高紀凡、賽維彭小峰、尚德施正榮、英利苗連生合稱為中國光伏領域的“東邪、西毒、南帝、北丐”,這四人不僅是行業里面成功的典范,同樣先后引領著行業發展的腳步。但除了天合之外的其他三家都陷入過困境,英利同樣未能幸免。
繼任者壓力不小
記者了解,在苗連生卸任之后,英利集團董事長一職由王向東擔任。此前,在一篇名為《推進全球能源互聯網發展,中國光伏大有可為》的署名文章中,作者王向東的身份介紹中,已經顯示其為英利集團董事長、總經理。
這就意味著,苗連生卸任董事長一職已經有一段日子,但并未引起廣泛注意。而在三年前,苗連生選定的五位繼承者之中,王向東曾經排在第一位。
資料顯示,王向東現任英利集團董事長、總經理。在2001年加入英利之前,他先后擔任保定市公共交通總公司、保定煤業公司和保定市污水處理廠總會計師。先后就讀于中國人民大學和河北大學,并分別獲得經濟學學士學位和經濟學碩士學位,是英利的重要元老之一。
留給王向東的擔子并不輕松。因為旗下光伏組件原材料多晶硅價格的快速下滑和較高的融資成本,致使英利負債百億元,苗連生曾表示,以全部身家投入到企業,與企業共進退。
在納斯達克市場上,其股價最低時僅為1美元上下,后經過一系列調整和在利好消息下,目前英利在美國股價接近4美元。
英利綠色能源消息顯示,2016年一季度英利綠色能源組件發貨量508.1兆瓦,達到公司此前預計的480-510兆瓦,實現凈利潤約7960萬元,這是自2011年三季度以來首次實現盈利。
作者:彭俊勇 來源:新金融觀察
責任編輯:wutongyuf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