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3日,記者自上海聯合產權交易所獲悉,國電集團昨日開始將國電兆晶光電科技江蘇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兆晶光電”)51%股權在該所公開出讓,掛牌價格1.38億元。這也是國電半月內兩次清理光伏資產。
國電全面瘦身 大手筆轉讓負資產 不僅甩賣光伏資產,伴隨著自身業績的大幅下滑和國資委對央企“瘦身”持續督促,國電在近期全盤清理旗下非主營業務和虧損資產。
北京產權交易所近期公布,國電電力普蘭店熱電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普蘭店熱電)51%股權及9160萬元債權以掛牌價格1.52億元轉讓。
大連普灣新區政府官網顯示,該熱電項目一期工程計劃建設兩臺350MW熱電機組,動態投資33億元,但該項目歷時4年并未投產。國電電力年報顯示,普蘭店熱電2014年和2015年的營業收入均為零,兩年分別虧損1.16萬元和1.27萬元。
2015年,國電累計實現營收545.83億元,同比降低11.67%,歸屬凈利潤43.64億元,同比減少28.17%,系五大發電集團中唯一下滑的一家。在此情況下,國電開始大手筆甩賣資產。
不僅是虧損資產,國電還試圖轉讓旗下重要副業——化工板塊上市子公司英力特。
此前在2008年,國電宣布斥12.66億元現金對英力特進行增資,持有其51%的股份。通過本次控股英力特,國電不僅拿下了一家上市公司,還借此將該公司作為其在寧夏的業務平臺,進軍煤化工、精細化工和新材料等領域。
不過,伴隨著化工行業近年下滑,英力特業績不佳。英力特2015年報歸屬凈利潤僅為2971萬元,同比下降42.63%。英力特集團總經理伍權近日表示,對于涉及低效無效資產處置的單位,要有“斷臂”的魄力和決心,盡快實現止血出清。
英力特近期發布重大資產重組公告稱,大股東英力特集團擬通過公開征集受讓方的方式,協議轉讓所持上市公司部分股份,本次交易或將導致公司控制權發生變更。然而,上述重組進展卻并不順利。英力特上月中旬發布公告,因重大資產重組事項尚不成熟,決定終止籌劃本次重組。
“大躍進熱潮退去” 巨頭紛紛退出光伏行業 若半月內這兩筆交易完成,國電在光伏行業的龐大資產將所剩無幾,而這一央企巨無霸于光伏行業的數年逗留,也折射出近幾年光伏行業的興衰變遷。
歐美貿易制裁的數年前,光伏組建出口火爆且得到政府巨額補助的支持,大型企業紛紛進軍光伏行業,其中享有現金和政策優勢的央企更是以“大躍進”式的步伐進入,迅速形成了具有央企背景的十大光伏巨頭,其中最知名的除了國電光伏以外,就是中國兵裝集團旗下的天威集團。天威集團早先為保定國企,其后被中國兵裝集團收歸旗下,作為后者進軍光伏的業務主體。
不過,隨著光伏行業在歐美制裁下迅速冷卻,這些光伏公司生存倍顯艱難。以天威集團為例,2012年-2014其凈利潤分別虧損16.4億、17億和76億,虧損規模持續擴大,并于2013年開始出現違約,成為首家債務違約的國企,其后經歷了痛苦的破產重整過程。
目前,包括國電等央企在內,大型企業紛紛選擇退出光伏行業。此前,恒大已經放棄了在張家口的900億元光伏電站建造計劃。博世公司也宣布,由于未能找到合適的投資方,決定關閉其薄膜光伏開發中心,這標志著博世徹底退出了晶硅和薄膜太陽能光伏產業。
作者:趙毅波 來源:新京報
責任編輯:wutongyuf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