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注意的是,業內大佬一致認為,后630時代光伏業產能過剩將凸顯,屆時會有新一輪洗牌,不過力度小于五年前那波調整。
新一輪搶裝和產能擴張潮
伴隨政策調整而來的還有新一輪的搶裝和產能擴張潮。國家能源局在4月公布的《2016年第一季度光伏發電建設和運行信息簡況》顯示,今年一季度,全國新增光伏發電裝機量達到714萬KW,其中光伏電站617萬KW,分布式光伏97萬KW,這意味著今年一季度的新增量達到了2014年全年的七成,2015年新增量的一半。
“因為‘630’政策的影響,好多企業都在搶裝。二季度的數據還沒出來,但安裝量不會少,可能到6月底會裝13到15個GW的規模,這樣上半年就能裝完全年的目標。”中國光伏行業協會理事長、全球太陽能理事會聯席主席、天合光能董事長高紀凡表示。
記者采訪多位光伏企業負責人了解到,由于去年和今年市場需求比較旺盛,一些制造企業的生產線已處于滿負荷運轉狀態,甚至有的貼牌代工的企業也是滿產。“現在苦惱的是沒貨賣,按照我們的產能分配,今年三四季度的訂單基本都已經鎖定。”晶科能源有限公司副總裁錢晶告訴記者表示。
保利協鑫CEO朱戰軍也表示,由于光伏電價補貼政策的改變,這一輪的搶裝不是年底,而是6月30日以前,使得國內市場對硅片的需求集中在了去年第四季度和今年第一季度,造成階段性硅片需求緊缺,價格在較長一段時間持續反彈。
如此之下,眾多非光伏行業的跨界企業和資本紛紛涌入,雄心勃勃準備大干一場,而原本的光伏制造企業也是擴產意愿強烈。朱占軍表示,根據保利協鑫行研部門的統計,行業近期已明確的硅片擴產大概是9至10GW,這部分產能在2016年就增加大約5GW的供給。
電池和組件環節也有著相類似的情況,尤其是在技術驅動下一線企業進行高端產能擴張。據楊立友介紹,預計到2016年6月底,晉能科技文水基地電池、組件產能將擴增至1.1GW。未來將進一步加大高效組件占比,預計到2018年該部分產能將達到3.5GW。
產能過剩引發洗牌
“市場好了大家都去投資,投資多了就會產生過剩,就會停止投資,可能在今年在今年下半年和明年,國內市場會出現供需關系的一個調整,會有一輪洗牌。”高紀凡坦言,一些綜合競爭力強、技術水平高、管理質量比較好、財務報表比較健康的企業,在這輪調整中會進一步上升,無論產量還是市場影響力。反之,那些技術水平比較低、資金實力不足的企業,在這輪調整中會面臨淘汰出局,這是市場發展的規律。
事實上,這一苗頭已經顯現。朱戰軍稱,最近電池環節價格持續下跌,這和前段時間電池擴產有關,并可能很快將在硅片環節上演。從全球硅片供需情況來看,2015年全球的裝機量是53GW,而硅片的產量是60.3GW,產能則更大。當前硅片產能結構性差異被持續旺盛的市場需求掩蓋。隨著上半年中國市場搶裝潮進入尾聲以及硅料價格回調和電池降價的雙面擠壓,新一輪硅片產能的優勝劣汰下半年就會顯現。硅片企業如不繼續推進降本增效,將難以維持住現有的毛利水平,甚至無法覆蓋現金成本而選擇停產。
值得注意的是,中國光伏業還面臨著“非正常成本”的問題。在高紀凡看來,這體現在四個方面,第一是限電問題,中國一季度棄光限電約19億千瓦時,寧夏、新疆、甘肅限電幅高達從20%到52%不等。第二是補貼遲遲不發放,增加了企業的成本。第三個是地方政府存在的問題,國家能源局現在將“路條”下放地方,有部分地方政府,利用分配的權力,要求企業投資一些產業配套;第四個還有部分地方政府在土地和環境方面增加稅費,這也加大了企業負擔。這一切導致了電站企業規模上去了,盈利和現金流反而很困難。
在上一輪因產能過剩引發的調整中,眾多光伏企業倒閉,其中最著名的是無錫尚德的破產。那么,此次會否出現那樣的寒冬,這成為市場關注的焦點。
錢晶接受記者采訪時也表示,在今年上半年的搶裝潮之下,下半年中國光伏市場的需求和上半年比肯定有一個大幅度的下降,在供需的總量平衡上會有一定的波動,下半年一定有產能過剩的問題。二線企業的問題會大一些,一線品牌的情況會好一些。“現在光伏產業很大程度上還是靠政策,一有變動影響極大。晶科不會把所有的產能供應某個市場,市場占比上是均衡的。對于我們來講,唯一的沖擊就是在供大于求的情況下,市場客戶的議價能力會更大,售價會出現波動,但出貨量總體需求不會變。”
“這次調整不會像5年前那波調整,產能過剩也沒有之前那么嚴重,所以調整幅度不會很大,再加上現在的光伏總體還在增長,可以在一個短時間內回暖,這個短時間可能就一年時間,這一年時間會有不少企業面臨淘汰和被整合,但是不會有上一輪調整的力度出現。”高紀凡認為,企業要通過技術創新、管理優化來降低成本。同時,期望限電能夠徹底解決,補貼能夠及時到位,地方政府能夠從大局著想減低非正常成本,這樣中國的光伏發電可以盡早實現平價電力,推動行業持續健康發展。
作者:王璐 來源:經濟參考報
責任編輯:wutongyuf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