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而立”到年界“知天命”,曹仁賢和他帶領的陽光電源用了近20年的時間,終于完成了“從零到一”的終極跨越。
以十年未周期,熙熙攘攘中,陽光電源成為老牌光伏企業中唯一一個持續多年都實現盈利的企業。
憑什么?曹仁賢給出的答案是“我們只努力做好一件事”——以“匠人”般的虔誠擋住外面各種誘惑,通過不斷打磨逆變器系列產品提升核心競爭力,“不盲目求大,不把別人殺死,做好自己的事”。
也就在這19年里,光伏逆變器轉換效率從早期的90%提升到目前的99%,價格從每瓦十幾元降至0.3元,解決了低電壓穿越、SVG、PID主動防護、拉弧檢測保護等問題,這些行業的里程碑式的進步,絕大多數都出自陽光電源。
產業進化的背后,是逆變器行業標準和門檻的不斷提高。時過境遷,光伏逆變器再也不是沒有行業經驗的人隨便投資幾百萬就可以坐收漁利,一些跟不上市場進化的逆變器廠商要么主動離場,要么在血拼中迅速消亡。
看看這組數據:2012年上海SNEC展會上,逆變器相關廠家多達439家;到了2013年則只剩下286家,而2013年4月至今,還出現在國內光伏逆變器采購招標的企業已僅有40家左右,而活躍在50%以上的國內招標項目的企業則已屈指可數。
數據變化的背后是殘酷的市場競爭,在逆變器乃至整個光伏行業,僅以資本和抄襲掙快錢的時代已漸行漸遠。
如你所知,為了專注地把產品本身做到極致,曹仁賢曾大刀闊斧地砍掉了不少盈利的業務;而在其核心業務受到猛烈沖擊的時候又能咬牙堅持。所謂“船小好調頭”,但當你的企業成為業內第一后,要調頭就沒那么容易。
由是,陽光電源這幾年一直做三年滾動目標和計劃,用科技工具輔助,對行業初步預測和判斷,“哪些堅決不做,哪些業務加強,哪些有困難要堅持住。”
喧囂時保持靜氣,承壓時篤信“手藝”——這樣的“匠人”氣質與文化,讓像陽光電源這樣在過往某個階段看來過于穩健、甚至在宣傳上稍顯“刻板”的企業,在日漸規范的市場里卻源源不斷地釋放出旺盛的生命力,這是一種猶如巨石壓頂也無法阻擋的成長力量。
除了出貨量上穩居全球第一,陽光電源的財報還顯示,其在2015年度實現營收46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51.79%;凈利潤為4.4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56.04%。
陽光電源高級副總裁趙為向華夏能源網記者分析,上漲原因在于報告期內公司借助主導產品性價比、質量、品牌的優勢,進一步拓展國內外市場,使得公司經營規模和經濟效益得以快速提高。另外,光伏電站系統集成業務按完工進度確認收入,使整體主營業務的業績得以提升。趙為還介紹,在海外市場,東南亞、北美、歐洲三個市場去年取得較大突破。
作者: 力措 來源: 華夏能源網
責任編輯:wutongyuf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