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一起并購引發行業高度關注,全球光伏電池片出貨量最大企業擬裝入通威股份,這背后有著怎樣的戰略考量?
通威掘金光伏機遇
面對行業“風口”,通威的提前布局曾令業界側目,如今的大舉加碼更是引來諸多關注。
在光伏“寒冬”之時,合肥通威的前身合肥賽維經營尚不到一年,便遭遇寒冬面臨困境。2013年,通威集團接盤之后,使其迅速起死回生,讓全行業刮目相看。時至今日,通威集團開始下一盤更大的光伏棋局。
去年以來,通威股份加大光伏產業布局。今年2月,通威股份通過重大資產重組,成功將大股東通威集團旗下多晶硅生產及光伏電站投資運營兩大業務板塊的資產收入囊中。
兩個月后的4月15日,通威股份發布重大資產重組方案,擬作價49.84億元向控股股東通威集團發行股份購買其持有的合肥通威100%股權,并擬以詢
價的方式向不超過10名特定投資者非公開發行股份募集配套資金不超過30億元,用于合肥通威二期2.3GW高效晶硅電池片項目,以及補充合肥通威流動資
金。
在行業迅速回暖的情況下,光伏企業大多開始表現出強勁的盈利能力。相關統計顯示,自2014年起,我國光伏電池出口量回升,多數企業扭虧為盈。2015年上市公司年報顯示,23家光伏企業實現營收740億元,同比增長34%。
在通威股份看來,政府強有力的支持政策,不斷下降的光伏組件制造成本和融資成本,將有利于光伏發電企業維持豐厚的利潤,光伏發電企業投資積極性將維持在較高水平,未來發展前景廣闊。
嚴虎認為,光伏行業不太可能再出現原來的大幅波動,因為光伏業過去10年是技術和終端應用“兩頭都在國外”,但現在,中國光伏行業企業90%的技術和
終端應用已全面掌握,隨著光伏產業裝機容量持續增長,市場需求逐步擴大,行業已迎來非常好的發展契機。同時,目前,合肥通威也是電池片行業質量最穩定、綜
合成本最低、效率最高的企業之一。
值得注意的是,合肥通威近年來電池片營收占比均在93%以上,作為產業鏈的核心環節,其規模優勢和成本控制是高毛利率的重要保障。按照通威股份布局,其未來將形成“合肥+成都”的業務區域格局,整體產能達到10GW,致力于成為全球最大的專業太陽能電池生產廠商。
作者:岳琦 來源:每經網-每日經濟新聞
責任編輯:wutongyuf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