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安裝了光伏電站,每天發出的電都輸送到電網,我也按月領工資了。”日前,岳西縣主簿鎮余畈村建檔貧困戶儲召根一邊愛惜地用掃帚清掃電板上的灰塵,一邊高興地說。
精準找到光伏扶貧貧困戶 精準扶貧,貴在精準,關鍵之舉在于精準。被村民推選為光伏扶貧對象后,貧困戶儲召根的日子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原來,前幾年儲召根患上椎間盤突出后,幾乎喪失勞動能力,也讓這個家庭失去了最主要的經濟來源。如今,光伏扶貧讓他看到了脫貧的希望。
“村里得知我家的情況后,由我提出申請,并經村民代表大會民主評議后公示,我被確定為建檔低保貧困戶,制定了一對一的幫扶計劃,成為第一批光伏扶貧對象。 ”儲召根說。
摸準光伏扶貧對象并非易事。方志國說,岳西縣始終堅持精準選擇貧困戶,幫助貧困戶持續增收實現脫貧,優先選擇無勞動能力的貧困戶安裝。 “我們實行四步工作法,農戶、村先提出申請,鄉鎮審核申請情況,縣里再復核,最后建立檔案。整個過程公正透明,確保光伏扶貧對象無異議。 ”
岳西是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大別山片區扶貧攻堅重點縣。全縣2014年建檔立卡貧困村65個,建檔立卡貧困人口36917戶112426人。該縣扶貧辦主任楊效東說:“貧困發生率29.4%,其中因大病、殘疾等家庭無勞力的占63.68%,因病、因殘、缺少勞動力是致貧的主要原因,根據光伏發電維護少、壽命長、無污染等特點,這些人群適合光伏扶貧脫貧。 ”
用好資金是確保光伏扶貧順利落地的重要保障。經前期測算,每戶3千瓦光伏電站項目建設資金約2.4萬元。省直接安排扶貧資金解決0.8萬元,縣配套0.8萬元,貧困戶自籌0.8萬元。方志國介紹,自籌部分根據農戶家庭情況,采取不同的幫扶措施,對無力籌資的貧困戶,通過互助資金或小額貸款途徑解決,貧困戶從光伏發電收益中分六年償還,由縣財政給予貼息支持。對少數家庭特別困難的貧困戶,從縣幫扶單位和包扶干部職工捐款中予以解決,或通過社會捐助方式解決。
據介紹,村級集體光伏電站實施村通過注冊成立村集體經營性公司,縣財政對每個貧困村支持11萬元注冊資金,貧困村選派資金5萬元,用于村集體發展光伏產業,村經營性公司向徽商銀行、農商行等融資30萬元,其他不足部分和備案、整地費用由村自籌解決。
作者:胡戴平 劉麗君 來源:中安在線-安徽日報
責任編輯:wutongyuf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