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更加綠色環保,實用太陽能車還在等一個靠譜案例,證明實力。
實用太陽能車的動力修養 新產品的研發是為了解決生活場景中的問題。實用型太陽能電動車的最低標準肯定要達到下面幾點:至少能用高速跑個出城春游的距離,爬行一兩個小坡。坐上一家三口后,空間還比較寬裕。至少不能車里打個空調就得在路上歇菜叫救援。所有這些就與下面要聊的太陽能板面積、太陽照射角度還有光能轉化率有關。
太陽能板如果可折疊,巧妙設置擺放角度也能提效。但是礙于車身流線設計的需要,這種方法使用情況還比較少見。但是也不排除一些設計大膽的概念車用上這招,比如下面的寶馬樂簡(BMW Lovos),就連輪轂都可以在需要時張開來光能轉換。華麗的車身設計,高速行駛時肯定會帶來隨風飛逝的碎片感,但是有點略略擔心它行駛時張開無數小翅膀時的風阻系數。
?
BMW Lovos概念車 你可能也已經想到,太陽光對太陽能板的照射角度也有極大的要求,直射狀況下效果最佳。但是要在寶貴的日照時長里盡可能追逐90度的光線角度,理科菌比仰望天空的文科菌還要淡淡地憂傷。但是總有玩起來特別較勁的歪果仁,帶來的這輛福特車名叫Ford C Max Solar Energi Concept。制造者是合作伙伴Solar Power。

Ford C Max 太陽能版概念車充電方案 嚴格來說,這不是一輛太陽能車,而是一個混血兒。動力能源既可以來自車身的電動車充電端口,也可以源自車頂的太陽能板。需要重點介紹的不是車本身,而是為車特建的充電基礎設施。你只要挑一個晴朗的天氣把車停在這個充電裝置下。預先寫入的智能算法就開啟追隨太陽高度角模式。車底的一款可移動地板自動調整前后方位,頂部的太陽能板就能像反彈球游戲里的受力板一樣,總能找到光線進入的最佳角度。福特在太陽能電池板上加裝的菲涅爾透鏡,讓陽光不再是分散的小光束,而是在到達太陽能板上時形成錐形聚焦。
既然把陽光聚焦到一小塊面積那么費勁,不如直接擴大太陽能電池板的面積吧。太陽能板鋪滿車身的想法太弱太丑太呆板,試試“multi-voltaic”噴涂車漆吧。奔馳G-code概念車就被抹遍了這種車漆,于是變成了一整塊巨大的太陽能電磚,但是外表和普通車相比一點沒差。這種涂料不僅能吸收陽光,就連風吹過車身表面形成的靜電,它也能替你存起來。
最后說一點材料,面積大、照射角度討巧,也只是微量的加分項,而太陽能板材料才是光能轉換率的決定因素。一般用來做為太陽能板的材料有非晶硅、單晶硅、多晶硅,光能轉化率依次遞增。但是硅材料生產過程中易造成污染,另一種材料砷化鎵不存在污染問題,鎵元素雖有毒性,但是化合物本身比較穩定,用來做太陽能板材料時,轉化率也略勝一籌(有報道稱美國科學家在實驗室開發的砷化鎵薄膜電池,光能轉換率能達到28.4%)。
作者:巢艷君 來源:車云網
責任編輯:wutongyuf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