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稱為“中國工農紅軍第一縣”“中國第二大將軍縣”的安徽省金寨,是國家級貧困縣,也是中國政府計劃推出的首個、且迄今唯一一個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示范縣。
惱人的補貼 作為中國首個可再生能源示范縣的金寨,也受到了財政補貼不穩定的困擾。光伏發電的1元售價中,除了執行電價0.4069元/度外,還有財政補貼0.5931元/度。
岳昌明告訴記者,中央財政補貼直接下撥給當地國家電網公司,但2014年、2015年的補貼款項相對滯后。“已多次向國家能源局、發改委和財政部反映了,但沒有下文。”
晶澳集團董事長靳保芳稱,自2012年國家出臺《可再生能源電價附加補助資金管理辦法通知》,實施標桿電價的補貼政策以來,絕大多數企業未拿到文件規定的國家補貼,普遍拖欠1.5年-2年,欠款總額約400億元,2015年可再生能源補貼資金缺口累計達300億元。
2015年12月,國家發改委下發《關于降低燃煤發電上網電價和一般工商業用電價格的通知》,將可再生能源電價附加征收標準上調0.004元/度至0.019元/度,預計可多征收可再生能源專項資金190億元,但僅能彌補一部分補貼拖欠費用,無法覆蓋目前累積的補貼缺口。
金寨縣電力部門去年已接到國家電網通知,暫停支付分布式光伏扶貧電站可再生能源補貼資金部分,待補貼到位后再支付。為此,該縣財政已墊付近800萬元。
業內普遍認為,現行可再生能源補貼申報和審批流程過于繁瑣。補貼資金的申報由財政部、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三部委審核,資金撥付由財政部撥付至地方財政部門,再由發電、電網企業代付。此外,可再生能源電價附加資金補助目錄采取集中不定期公布的做法,導致資金調配周期過長。
光伏補貼是可再生能源補貼中的一部分,主要來源包括可再生能源電價附加和財政專項資金。針對企業地面電站項目的補貼受益方一般為光伏發電企業,而光伏扶貧項目中的補貼受益方為貧困戶,電網企業僅為代付方。
“補貼問題會影響光伏扶貧工作的推進。”時培甫稱,國家應從政策層面出臺保障政策,避免部門之間扯皮、推諉現象發生,保證扶貧光伏電站的可再生能源補助資金及時發放到位。
“僅靠有限的財政資金來做光伏扶貧,是不可持續的。”國務院扶貧辦開發指導司處長張洪波稱,下一步會考慮用財政資金作為杠桿,撬動更多的金融資本。
農村落后的電網輸送,則是阻礙光伏扶貧推進的另一道屏障。
金寨縣部分農村地區,特別是偏遠貧困地區電網消納能力偏弱。部分村組農網尚未改造,線路質量差,電壓過低;改造過的線路則因白天負荷小、電壓高,電網電壓不能滿足逆變器運行要求,反復出現停機現象,導致發電不正常,也會對光伏設備造成損壞。
2015年,國家電網在金寨縣投資2.62億元用于農網改造,該投資規模超過前五年總和。此外,原計劃2020年實施的金寨縣新增500千伏變電站布點,提前于今年實施,原計劃2019年實施的110千伏燕子河變電站、110千伏雙河變電站新建工程,提前至2017年實施。
“電站建設提前,主要是為了配合光伏扶貧。風電等新能源發電的需求上來了,現有電網輸送容量已經飽和。”國家電網金寨縣供電公司副總經理李運兵告訴記者,2016-2017年,該公司計劃增容擴建變電站五座,新增變電容量5.445萬千伏安,建改35千伏線路16千米,總投資3065萬元。
不過,由于金寨縣地域面積大,80%為山區,農電整改難度較大,耗時較長。受制于現實條件,時培甫只好暫時采取妥協方案,電網消納能力差的地區盡量不安裝分布式光伏電站或者少安裝,有需求的貧困戶可移址到條件具備的地方安裝。
作者:熊少翀 來源:界面
責任編輯:wutongyuf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