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業太陽能在大起大落的光伏行業里面雖然“不顯山不露水”,但始終低調地保持穩健且讓同行羨慕的發展速度。 8月27日,興業太陽能技術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興業太陽能”)發布2015年中期業績,其中太陽能EPC業務上升32.4%至人民幣10.34億元,純利增加7.7%至人民幣2.23億元。 這一業績在所有光伏上市企業中當屬佼佼者。
嘗試“強強聯合”模式開發電站
記者:由于建筑行業市場下行,光伏建筑一體化業務是否受到較大影響?在市場因素之外,還受到哪些政策制約?
劉紅維:分布式光伏并沒有太多受到建筑行業下行的影響,主要是兩方面原因。首先,國家支持和鼓勵發展分布式光伏,相繼出臺了《分布式發電管理暫行辦法》、《支持分布式光伏發電金融服務的意見》和《關于進一步落實分布式光伏發電有關政策的通知》等一系列專項支持方案。分布式光伏發電全電量可享受每千瓦時0.42元的可再生能源發展基金補貼;自用有余上網的電量,由電網企業按照當地燃煤機組標桿上網電價收購。其次,在我國經濟發達的東南部,在用電量大的工業園區里,分布式光伏發電既緩解了工廠的用電緊張,又幫助企業貢獻了節能減排指標。因此,這種應用形式非常受歡迎。
其次,光伏建筑一體化因其規模相對較小、個性化要求較高,主要應用于大型公共工程和商業體項目中。興業太陽能從2004年開始進入光伏應用領域,經過三年研發和探索,2007年完成第一個光伏建筑一體化項目——北京奧體中心,揭開了在光電建筑領域翱翔的嶄新篇章。2008年開始,興業太陽能大規模推廣應用光伏建筑一體化,先后建成青島火車站、威海市民文化活動中心、贛州博物館、青海科技館等一系列具有標志性的項目,社會效應和示范效應顯著。
2010年,財政部聯合科技部及國家能源局推出《關于做好2010年金太陽集中應用示范工作的通知》,鼓勵開發區或工業園區開展太陽能光伏發電的集中應用,由此拉開了屋頂電站規模化應用的序幕。借著政策的春風,興業太陽能在全國范圍內的工業廠房、商業樓宇等展開屋頂光伏電站的開發建設,并積極參與到重點區域的太陽能光伏集中應用示范區的規劃建設中。
盡管分布式光伏是國家政策鼓勵和支持的應用形式,但目前光伏補貼資金發放不夠及時,融資瓶頸還未得到明顯改善,在一定程度上對投資者的積極性有所影響。
記者:光伏發電項目EPC的業務收入比較單一,興業太陽能是否嘗試過商業模式的創新?
劉紅維:光伏EPC業務是交鑰匙工程,完成后全部計入工程收入,做完這一單需要找下一單,確實在資本市場上不具有想象空間。我們正在嘗試與產業鏈內合作伙伴、新進投資方和新能源投資基金創新合作模式,共同投資建設新開發的電站項目,并已經在廣東陽江、惠州和海南屯昌的項目進行實驗,未來將在全國范圍內復制推廣。
作者:王爾德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責任編輯:wutongyuf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