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互聯網與傳統產業的結合更加緊密,"互聯網+"時代即將席卷而來。德國人在開發智能互聯網的這條路上,憑著艱苦卓絕的努力和強大的社會凝聚力,走出了一條自己的路。 能源互聯網在德國的發展已經是水到渠成,整個工業社會注重的已經是理念與利益上的廣泛互聯,而絕不僅僅只是
德國無處不在的互聯網滲透
所以很多人經常會問:德國的能源轉型到底有什么是中國可以借鑒的?德國的創新技術有哪些中國可以學習的?歸根結底,論個體和能力,德國并不見得有多么高超的地方。但是,系統的完備和兼容,很大程度上彌補了這一不足,并且給予創新極大的依托。
最好的例子也許就是,在能源系統里,德國人可以說是艱苦卓絕地獨自完成了頂層設計,而后放手讓中小公司依托強大的背景資源來做各種充滿想象力的創新。
比如德國自1998年開始的電力市場改革,在付出了極大的耐心和成本,完成了標志性的"廠網分開,輸配分離,配售分開,自由交易"的改造之后,活躍的終端電力銷售市場出現了1000多家售電公司,領先世界的同時也帶來了很多有意思的創新。其中有一家一聽就很有網絡氣息的123能源公司,是一個在線提供電力和供氣服務的新型售電公司。他們雖然總部在德國南部,但是一樣可以在柏林漢堡等各地發展客戶,2013年他們的客戶數量已經達到160萬家,總銷售額約16億歐元。這家好比可以在北京供電的海南電力公司最大的特色就是所有的業務都是通過網上來開展和完成,網上提交客戶信息、簽約并收取定時轉賬,24小時免費客戶服務電話,非常便捷。他們提供的主要價目類型分為基本型、標準型和豪華型,客戶可以選擇每月轉賬或者半年轉賬和年前預付等方式來獲得不同程度的優惠,同時對于從其他售電公司轉來的客戶還提供獎金,也鼓勵客戶介紹客戶加入獲取資助等促銷方式。
而Flexstrom是一家總部位于柏林的售電公司, 成立于2003年,最高峰的時候擁有60萬客戶,并且可以同時提供供電和供氣服務。這家公司首創的預付款模式成為售電行業里的翹楚,允許客戶提前1年支付預估的電費以獲得最大程度的優惠,同時實施新客戶介紹高額獎金制度,瞬間在售電市場引發了不小的震動,一領行業之風。Flexstrom是一家資本相對比較獨立,與能源行業牽扯并不大的小公司。因此為了和很多能源集團下的嫡系銷售公司競爭,在單價降低空間已經挖掘殆盡之后,他們不得已動用了諸如預付金、1年價格保證條款等金融手段--類似的辦法就如同銀行里不斷促銷的理財產品一樣,理論上五花八門琳瑯滿目,但是要取得收益上的平衡,必須保證吸引來的客戶資金,通過再投資獲得足夠的收益。
此外,很多售電公司最需要的服務是如何阻止客戶流失和吸引客戶加入。因此,新型的客戶數據庫管理和智能分析系統是很多售電公司急需的互聯網端服務,也有很多公司應運而生,提供各種專項服務。比如有家叫做IQ的柏林公司,就可以依照SAP的客戶信息系統直接分析客戶數據,在客戶冒出更換電力公司的念頭之前,就推薦客服主動聯系客戶,進行新價目的游說活動,以最大限度地防患于未然,留住主導客戶。這種智能化的電力客戶信息管理系統對于加強服務體驗是非常重要的手段。
以上這些具有強烈消費色彩的德國創新公司,代表了中國提出的"互聯網+"概念的精髓:無處不在的互聯網滲透,無所不能的強用戶體驗。如果這一切能與中國更大規模的市場容量與更精致的中國文化品味相結合,在能源互聯網領域誕生幾個與戴姆勒、西門子一樣的百年傳承企業,應當足以振奮全民精神。
文化自信帶來社會凝聚力
據報道,德國是人均閱讀時間最多的國家。在很多人在地鐵上看流行劇的時候,這個固執的民族人手一本厚部頭站著了解各種知識。在很多人忘卻初中的安培定律是什么并認為這是無比高深的專業知識時,德國有很多父親可以輕松給兒子畫出最簡單的整流電路--于是在這樣一個國家得以大力發展能源轉型,跌跌絆絆地也要往正路上走,可以想見。
因此,德國能源轉型可以給我們的最好經驗,也許不在于最后的技術模式和實施軌跡示范,而恰恰在于那種文化自信所帶來的社會凝聚力。因為能源轉型,其實也是社會轉型、行為轉型,它在今后幾十年對整個國家和社會的影響,很可能會超乎所有人的想象。對于德國而言,他們找到了一條屬于自己的路。
有一句名言值得每個家庭思考:我們這一代學習工程和經濟,是為了讓下一代能學習音樂和藝術。"能源轉型是一次復雜的社會運行模式轉變,承載它的是整個社會的人文認知與科學精神。"
說這句話的也許是個小人物,但驗證它的,卻是幾十億人。
【無所不能特約作者,廖宇,在德國柏林電網公司調度中心從事新能源調度管理工作,曾經任職于國家電力公司蘇州供電局、西門子公司智能電網部全球項目管理中心,有近14年電力系統從業背景】
作者:廖宇 來源:財新-無所不能
責任編輯:wutongyuf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