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素有“聚寶盆”之稱的柴達木盆地,還是毗鄰黃河上游梯級“龍頭”電站的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縣光伏產業園,抑或是青海省會西寧的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如今都已成為全國乃至世界光伏產業界矚目的焦點。 2011年,以中電投黃河上游水電開發有限責任公司格爾木20萬千瓦光伏電站為代表的42個項目同時建成,
2012年夏天,黃河上游地區來水偏豐,青海富裕電量達到22.5億千瓦時;通過“打捆”的方式,青海向西藏送電3600萬千瓦時,首次實現光伏電量的跨區消納。2014年2月底,被稱為“電力天路”的青藏聯網工程400千伏直流段雙極輸送功率首次突破200兆瓦,達到210兆瓦,創下了自該輸電線路運營以來的最高記錄。
目前,青海光伏制造業已基本形成多晶硅、單晶硅、切片、電池組件、高倍聚光光伏發電系統、薄膜電池等較完整的產業鏈和產業集群;加之如火如荼的光伏電站建設,光伏產業已快速崛起為我省戰略性新興產業中產業體系最完整、技術水平最先進、影響力最大的一個特色優勢產業,成為我省名副其實的新的經濟增長點。
在產能過剩和貿易大戰中震蕩下行兩年多的光伏產業,隨著國家密集出臺的新能源政策進一步釋放利好,正在沖破籠罩產業已久的霧霾。2013年4月,青海省內光伏企業的重組整合拉開帷幕,根據省政府出臺的《關于加快青海光伏行業兼并重組和結構調整實施方案》,到“十二五”末,青海要形成4戶具有核心競爭力和影響力的光伏企業集團,產業集中度達到90%以上。投資建設了世界最大規模水光互補光伏電站——龍羊峽32萬千瓦光伏電站(一期)的中電投黃河水電公司副總經濟師、計劃發展部主任曹海濱告訴記者,延伸產業鏈,這也是企業在產能過剩市場下的一種出路。從多晶硅到最終的電站管理,公司光伏全產業鏈已經鋪開,并抓緊推進切片及鑄錠項目前期工作,努力實現循環發展、可持續發展。
為滿足“十二五”期間全省每年新增100萬千瓦光伏發電目標,國網青海省電力公司已超前展開“十三五”電網工程前期工作,優化電網運行方式,積極支持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接入青海電網。省經信委也已根據省政府2013年8月出臺的《加快工業轉型升級建設重大產業基地實施意見》,逐步加大對已形成產業鏈行業的補鏈和延伸的謀劃和引導工作。未來,青海將繼續加快黃河水電公司新能源分公司、亞洲硅業等企業的整合重組進度,督促西寧經濟技術開發區加大招商引資力度,促進上下游產業協調發展。
2014年4月,省長郝鵬在會見華能集團總經理曹培璽一行時指出,當前,青海正在著力推進“三區”建設,我們將加快發展以循環經濟為主攻方向的特色優勢產業,把光伏產業擺在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優先位置,統籌各類發電方式,全面優化布局,健全產業鏈條,努力將青海建成全國重要的光伏產業基地和最大的光伏發電基地。
在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當年7月17日,由中電投黃河公司與國網青海省電力公司聯手組建的青海光伏產業科研中心正式揭牌,其中下設的100兆瓦級光伏電站實驗基地將于年內建成。這一具有里程碑意義的舉措,無疑將為青海光伏產業提供一個大規模同臺實證試驗的平臺。與此同時,有關部門也正在按照省上部署,力爭分布式電站建設有較大突破,帶動形成完整產業鏈等,使青海光伏產業基地和光伏發電基地建設穩步推進。
獨特資源,區位優勢、政府鼎力支持,企業戮力同心,在世界各地紛紛搶灘未來經濟發展制高點,在國家促進新能源發展的一系列政策驅動下,青海實現綠色發展轉型大勢所趨,青海光伏產業必將迎來更加美好的明天。
作者:馬新 來源:青海日報
責任編輯:gao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