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保利協鑫(03800.HK)硅片業務的剝離,曾經深陷泥潭中的*ST超日(002506.SZ)將迎來巨變。 近日,保利協鑫公布,以總現金代價80億元人民幣,向母公司江蘇協鑫等三名買家,出售全部硅片業務相關資產,包括以總代價21億元出售無錫一座硅片生產設施及一座硅錠生
坐等政策紅利 花旗銀行則在報告中稱,此舉有助消除保利協鑫的不明朗因素,同時旗下協鑫新能源的太陽能發電場業務將有強勁表現,而出售硅片業務能令其將資源投放于需要龐大資本支出的多晶硅及太陽能發電場業務,對長遠發展具有正面作用。因此,花旗重申保利協鑫的買入投資評級,目標價維持2.8元/股。
在業內人士看來,保利協鑫這番資本運作主要為了享受國內與香港不同市場的政策紅利。
江蘇一位光伏企業高管對記者表示,目前來說,由于歷史原因,港股和美股對中國光伏企業的估值都偏低,很多國內光伏一線廠商的市值僅有幾億到十幾億美元之間,而在國內上市的一些二線廠商的市值都超百億元,“差距的巨大,讓海外資本市場的融資功能降低,很多一線光伏企業開始把目光轉向了國內資本市場,因為同一個公司或同一個業務,在國內的市值和估值就能比香港和美國高出十幾倍以上,而這也是保利協鑫把硅片業務注入*ST超日的原因。”
上述人士分析則表示,在協鑫集團收購*ST超日以后,如果不注入硅片資產,還是以前的組件業務,這個企業根本無法走出泥潭。“因為在電池、組件業務領域,*ST超日本來在國內只能算是二三線廠商,競爭力無法與英利、尚德等一線大廠相比,其生產成本也偏高,因此這一業務不具備成長性,短期內也無法改觀,所以保利協鑫注入其硅片資產是等于挽救了*ST超日。”
上述保利協鑫人士表示,在注入硅片資產后,*ST超日的產能達到了12GW,成為了全球最大的硅片生產商,而第二大的硅片生產商賽維LDK僅為2~3GW,如此,*ST在規模和成本上具有優勢,而此后,*ST超日的主營業務將完全轉向硅片生產和經營,其原來的組件業務將基本上僅供滿足協鑫新能源的電站業務即可。
而據該人士透露,保利協鑫多晶硅生產線產能是6.5萬噸,而產量就是6.5萬噸,是滿負荷生產,因此減輕負債后進一步擴產已是勢在必行,在明年,其6.5萬噸改良西門子法多晶硅生產線也將通過改造升級擴大至7.5萬噸,而顆粒硅明年底將累計實現2.5萬噸的年生產能力。通過這兩項擴產,保利協鑫在2015年底可以形成年產10萬噸多晶硅的生產能力。
在丁文磊看來,目前全球的多晶硅產量不過在30萬噸左右。如果明年年底,保利協鑫的硅料生產達到了10萬噸,*ST超日的硅片產能也就相應的達到了20GW,這將占據全球接近三分之一的產能,光伏行業將出現一個巨無霸,整個行業的整合期也將來臨。“因為規模化帶來生產成本的進一步降低,很多中小廠的生存空間基本被擠掉。”
丁文磊認為,保利協鑫之所以在如今收購*ST超日,并注入硅片資產,及進一步擴大產能,主要因為是在中央政府政策的紅利下,光伏產業的復蘇期已經來臨。“2013年,我國的光伏發電裝機量是10GW,而今年樂觀預計在14GW左右,增長了40%,而近日國家能源局新能源司副司長梁志鵬指出,未來中國分布式發電市場總潛力達900GW,其中分布式光伏發電就占300GW。”
丁文磊透露,航禹太陽能近日也與江山控股(00295.HK)簽訂了3年600MW的分布式電站聯合開發協議,“主要是現在國家在光伏方面的支持政策太多了,在分布式發電方面,申請、開發、建造流程進一步簡化,中央政府有補貼,一些省政府也有補貼,一個工程能領兩個補貼,所以帶動了整個行業的熱情和積極性。”
不過,未來*ST超日的沉浮與其創始人倪開祿已然無關了,自重組后他基本消失在媒體的視野中,在最后一次審議通過*ST超日重整方案的股東大會上,他冷坐主席臺幾乎一言不發。此前,記者曾多次就*ST超日重組事宜給他發去短信,他只回復,“你去問別人吧,這個企業和我再無關系。”
作者:葉文添 來源:《中國經營報》
責任編輯:gao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