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0月份多晶硅進口繼續保持高位,當月進口量為8070噸,同比大幅度增長51.5%。1-10月份累計進口81253噸,比上年同期增長26.6%,預計全年多晶硅進口將突破10萬噸,比以往最高年份增長21%。
中國有色協會硅業分會認為,造成中國對美韓歐多晶硅“雙反”裁決后進口量持續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有三個方面
值得業內關注的有三點:
第一,8月14日商務部和海關總署發布的“58號公告”使得各地開始在執行日之前突擊審批新的多晶硅加工貿易業務,總量超過10萬噸多晶硅,在一年內執行完畢,超過以往任何年份的進口數量,尤其是美國的一家企業和國內企業簽訂高達3萬多噸多晶硅加工貿易合同,有的國內企業甚至突擊審批了多達近10筆的跨年度進口合同。此文件的出臺,使國外多晶硅企業全量落實了新一年的銷售計劃,而國內多晶硅企業卻無法落實一份實質性銷售合同,更嚴重的是,這些突擊審批的加工貿易合同有效期為一年,如此便可執行加工貿易進口到2015年8月31日,嚴重違反了商務部和海關總署的58號文件中對個別特殊情況才允許延遲執行至2014年12月31日的規定。但是,業內也需了解,“58號公告”中所指“可在合同有效期內執行完畢的加工貿易業務”是指9月1日之前簽訂的單筆貿易業務,這種單筆貿易合同量為數不多,可在合同期內執行完畢,即最多可執行到2015年8月31日。而文件中所指可“在2014年12月31日前執行完畢的加工貿易業務”是指在9月1日之前簽訂的多筆貿易業務,這種多筆貿易合同量占多數,必須在2014年12月31日前執行完畢。因此,加工貿易進口在2014年底會有好轉。
第二,按貿易方式來分,2014年10月份我國一般貿易方式進口多晶硅為2375噸,占比為29.4%,加工貿易等方式進口5695噸,占比為70.6%。分國別具體看來:10月份自韓國按加工貿易方式進口多晶硅2571噸,占自韓國進口總量的66.4%,從韓國按加工貿易方式進口的多晶硅量比當月從美國進口總量尚且高出近一倍,可以看出韓國對這2.4%稅率毫無遮攔地規避,“雙反”效用被極度弱化;自美國按加工貿易方式進口多晶硅1178噸,占自美國進口總量的89.0%,除去不在“雙反”范圍內的146噸半導體用多晶硅通過一般貿易方式進口外,其他全部通過加工貿易方式規避“雙反”征稅,正是由于有加工貿易和臺灣轉口的渠道,美國企業REC和HEMLOCK都開足馬力,滿產釋放;自德國按加工貿易方式進口多晶硅944噸,占自德國進口總量的59.6%,較上月占比有增加的趨勢,可以看出,通過加工貿易進入中國市場的價格相對于承諾價仍具有客觀優勢。可見,“58號文件”暫停加工貿易進口申請的空檔期不僅使被征相對高懲罰性關稅的美國與中國簽訂大量加工貿易合同,而且惠及韓國甚至德國,使得加工貿易進口量居高不下。但是畢竟12月31號會有一批加工貿易合同會被終止,因此屆時國內市場會略有好轉。
作者:劉晶 來源:中國有色協會硅業分會
責任編輯:wutongyuf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