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新時代的開始,往往意味著一個舊時代的結束。 1859年,美國人埃德溫·德雷克在賓夕法尼亞州打出了第一口工業油井,現代石油工業由此崛起,鯨油照明時代隨之黯然落幕。 150多年后,得益于技術的進步,美國掀起了勘探頁巖油氣資源的熱潮,
頁巖革命影響幾何 自19世紀工業革命開始后,科學技術就像脫韁的野馬,技術的革新使得新能源替代舊能源的歷史總是一再上演。有觀點認為,本輪國際油價大跌,固然有供需方面的諸多因素,但真正引發國際原油價格“跌跌不休”的革命性因素,是美國頁巖氣開發的成功。
得益于水平鉆井和水力壓裂技術的進步,以及成本的大幅降低,近年來美國掀起勘探頁巖油氣資源的熱潮,推動美國原油產量大幅增長,截至目前已達到日均產油897萬桶,產量刷新上世紀80年代以來最高紀錄,被業界稱之為一場“頁巖革命”。
據美國劍橋能源研究協會創始人丹尼爾·耶金提供的數據,得益于技術突破,美國以致密油為主的頁巖類輕質原油產量大幅增加,導致2008年到2014年其總體原油產量增長80%。而根據美國能源信息局的數據,2008年到2013年世界原油供給增幅僅5%,美國占全球原油供給的比重從10%上升至13.7%。
這種源自技術創新的革命性進展震驚了世界。在業內人士看來,美國頁巖氣開發成功從供求兩個方面影響國際原油市場。一方面,頁巖氣供應削減了國家原油供應的市場份額,另一方面,在頁巖氣革命的沖擊下,美國大肆開發原油,可能解禁其原油出口禁令。
“頁巖革命的興起對傳統原油產業具有"改朝換代"的沖擊。隨著傳統原油低成本開采的結束以及逐步耗盡,高成本油價已然阻礙全球經濟發展的步伐,低廉的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強大需求正式孕育新能源時代帶來的"孵化池"。”寶城期貨研究員陳棟表示,在頁巖油開采技術成熟并迅速推廣的背景下,頁巖油產量顯著獲得提升且綜合成本也較傳統原油產業要低廉,在供過于求的基本共識下,油價向下尋求新的價格平衡點。
不過多數業內人士認為,這場發生在地底下的“寧靜革命”,雖然早已悄悄改變全球的能源和經濟版圖,但目前對原油市場特別是油價還不足以形成革命性的影響。
冠通期貨研究員陳剛表示,頁巖革命雖然稱為革命,但目前對原油市場還不是革命性的影響。據EIA數據,目前可開采頁巖油儲量為3500億桶左右,只占原油總供給量的10%-15%,而且目前商業性開發成熟的只有在美國和加拿大,儲量最多的俄羅斯以及排前列的中國技術仍然未取得突破性發展,而且俄羅斯常規原油儲量也在世界前列,頁巖油開發動力不足。所以由于頁巖革命導致油價崩盤有點言過其實。
“目前頁巖油產生的沖擊有點類似于1980年代北海油田大規模開發,將會導致全球原油市場供求發生逆轉,供應過剩將逐步現象。然而,當前油價尚不具備崩潰的條件,首先,全球原油庫存,成品油庫存和消費比尚沒有達到1985年原油大崩潰時那么高的水平;其次,頁巖油技術和成本沒有如預期那么樂觀,未來擴產可能還需要時間。”寶城期貨金融研究所所長助理程小勇表示。
光大期貨研究所所長助理李宙雷認為,美國頁巖油革命不會導致油價出現崩盤,這一輪油價的下跌意在淘汰高成本的油田,爭奪市場份額為首要目的,況且,美國頁巖油開采成本普遍高于沙特等產油大國,一旦油價持續下跌觸及頁巖油公司的盈虧平衡線,那么,屆時供應的減少將在所難免。
而國際能源署總干事范德胡芬日前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美國大約98%的頁巖油生產的盈虧平衡點在80美元/桶以下,82%的頁巖油生產盈虧平衡點在60美元/桶以下,因此目前絕大部分美國頁巖油生產都可保持盈利。
華泰長城期貨能源研究員劉建進一步表示,頁巖油成本高企,可變成本在20~40美元/桶,開采成本在60美元以上,完全成本多在75美元附近,且目前總產量占總原油比例不足5%,不足以引發油價“崩盤”。
作者:王姣 來源:中國證券報
責任編輯:gao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