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改新方案箭在弦上 未來國家電網或僅!巴ǖ馈惫δ 卓創資訊分析師王曉坤認為,如果此輪電改比較徹底,未來國家電網將不再是上游電企“唯一的買方”和下游用戶“唯一的賣方”,而是“第三方” 幾乎停滯了12年
新方案將利好多個市場主體 對于新一輪電改方案,有分析人士認為,大用戶直購電試點有利于區域電網公司與低成本電力企業;電改輸配端投資增加與引入民間資本有利于輸配電設備企業,與電網關系緊密的輸配電企業還有可能參與到輸配網建設中去,因此,電力行業上下游的多個市場主體將從電改新方案中獲益。
王曉坤分析稱,新一輪電改首先獲益的是發電企業,特別是對于那些資源配置優化、生產效率高的發電企業將獲得更多的上網電量。
國金證券研究也認為,隨著電力體制改革的推進,電價將最終反映資源稀缺程度和市場供求關系,必然導致上網電價“同網同質同價”,水電作為最具競爭力的清潔能源,在電價市場化的過程中將明顯受益。目前,我國水電上網平均電價為0.301元/千瓦時,是各能源發電電價水平最低的,較燃煤電廠平均上網電價低0.1元/千瓦時。隨著改革力度的加大,電力市場化推進,水電競價上網優勢明顯,電價水平提升空間巨大。
任浩寧分析稱,一方面,電改對電力行業而言是利好消息,市場化定價、煤電聯動、輸配分離等基本原則將被貫徹落實,電力行業整體運行效率必然大幅提升;但另一方面,電改對某些上市公司而言,卻并沒有實實在在的利好,如今被熱炒的電改龍頭股僅僅涉及概念炒作,這只是游資慣用的伎倆。
任浩寧認為,如果電改真的將市場化進行到底,公開、公正、公平的競爭秩序能夠確立,則民企在電力行業的影響力、競爭力必然逐漸得到體現,電力投資、電站運營、輸配電等各個環節未來將有更多民企的身影出現。
此外,國金證券分析,隨著未來輸配分開和配售分開,發電公司、配電公司和大用戶將真正介入輸電網絡,使電網作為電力商品的載體,進入商業化運營;同時,為了理清“輸配電價”,電網公司大量的輔業資產將被剝離,電網旗下的小電網公司將處在主輔分離、輸配改革的過程中,區域性小電網上市公司可能更有優勢獲得一些優質資產。
電改未必要拆分國家電網 任浩寧分析稱,電改難以推動的原因:第一,電改是一項系統性工程,涉及國家部委職能調整、國企央企兼并重組、地方政府利益調整,利益相關者太多、太復雜、推進起來較難;第二,電力行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性產業,從改革開放至今為GDP高增長作出了巨大貢獻,若強力改革不善可能動搖經濟根基;第三,電改屬于深化改革中的重要環節,具有很強的攻堅性,在各產業問題集中暴發之時才會有效推進,而如今正是最佳時機。
長江證券研究稱,2002年至今的“半程改革”提升了發電行業的效率,更在我國應對2003年、2004年電荒的過程中發揮了巨大作用。但必須承認的是,電網壟斷格局所導致的行政電價體系給電力系統帶來體制性缺陷,包括發電成本向電價傳導不順暢,電廠盈利大幅波動;發電企業效率差異未真正體現;電網可能截留部分社會利益等。
長江證券認為,為了解決上述缺陷,新一輪電改勢在必行。而當前用電需求增速趨緩的經濟背景及新領導班子上臺的政治大環境,為再次電改提供了較好的窗口期。
陳哲認為,此前電改得最大阻力可能來自于國家電網,如果把國家電網拆分為幾個公司,形成相應的競爭機制;或者直接劃歸為社會公共服務事業,取消其企業屬性,電價問題,新能源發電上網、并網難等問題或將迎刃而解。
但任浩寧認為,電改并不意味著拆分國家電網,拆分也不意味著就能提升行業效率,加強對國家電網監管力度、剝離國家電網非主營業務、避免重復建設才是重點工作,國家電網應將基礎設施建設、電力服務職能發揮到極致,其它環節交由其他國有或者民營電力公司運作即可。
作者:唐振偉 來源:證券日報
責任編輯:gao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