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能源規劃編制前期工作已經啟動。 “目前十三五新能源發展的目標初定為,到2020年,風電和太陽能裝機容量至少達到2億千瓦和1億千瓦。”國家應對氣候變化戰略研究和國際合作中心主任李俊峰對記者介紹。 李俊峰認為,“只要不再犯前兩個五年規劃中電網建設與新能源規劃不協調的錯誤,
把經濟發展裝進環境和能源容量的籠子 記者:您認為,“十三五”期間新能源的度電補貼會維持在什么水平?財政資金是否還會存在今天這樣的缺口?
李俊峰:目前風電平均每度電補貼0.15元,預計到2020年平均每度補貼可以降到0.1元的水平,這個錢是從電價附加來的,目前在每度電電費中提取1.5分,按照目前每年5萬億度的全社會用電量計算,每年可收取750億元,到2020年全社會用電量將達到7萬億度,則可以收取1000億元,如果屆時提高到2分錢,則可以收取1400億元。而風電、光伏到2020年裝機容量達到2億千瓦和1億千瓦,每年需要700億元補貼,沒有缺口。
記者:您對“十三五”能源規劃的編制還有哪些建議?
李俊峰:中國的環境無法再承受如此巨大的能源尤其是煤炭的消耗了,福島事件后日本一下子關了5500萬千瓦的核電,也不去搞煤電。
過去是經濟與社會發展的五年規劃先出,能源專項規劃和環境專項規劃后出,為經濟與社會發展五年規劃背書,能源是保障經濟增長的手段,環境規劃為經濟保駕護航。現在,應該把經濟發展裝進環境容量和資源容量的籠子里,為經濟發展這匹馬套上環境、能源的籠頭。
作者:陸宇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責任編輯:gao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