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要健全技術創新市場導向機制。在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過程中,如何處理好政府與市場的關系是個亟待解決的問題。國際經驗表明,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政府可以通過科學、合理的政策作用于市場機制,引導社會資源投向創新。本報告介紹了市場經濟國家政府如何利用市
案例2:實施強制購電和遞減的固定電價政策,鼓勵德國太陽能光伏發電和促進光伏技術進步
1991年,德國通過了《強制購電法》明確了對太陽能光伏發電實行 “強制入網”、“全部收購”、“規定電價”三項原則。2000年1月出臺的《可再生能源法》規定,電網公司必須全額收購光伏發電,收購期為20年,太陽能供電方在20年內享受固定上網電價。新建光伏發電的上網電價每年遞減5%,太陽能發電上網電價與平均電價的價差,由全電網的消費者分攤。光伏發電的最初上網電價為0.99馬克/度,是當時平均上網電價的4—5倍。這一政策既解決了困擾可再生能源發電的入網問題,又保證每個時間段的太陽能發電投資者都能有一個穩定、合理的投資回報。
2004年、2008年,德國政府又分別對《可再生能源法》做了修改和補充,降低光伏發電的上網電價,增加了上網電價逐年遞減的幅度,并對不同的太陽能發電形式實行不同的電價,鼓勵消費者發展分布式發電。2008年,德國太陽能上網電價降至0.33歐元—0.43歐元/度。這不僅保持了對德國光伏市場發展的刺激,還促使光伏發電設備制造企業不斷改進技術,降低發電成本。德國的太陽能光伏電站的建設成本從2006年的5歐元/千瓦,下降到2012年的1美元/千瓦。
案例3:定期調整排放標準,推動歐洲的汽車節能減排技術進步
歐盟國家為限制汽車廢氣排放污染物環境,共同采用汽車廢氣排放標準。歐洲的汽車排放標準幾乎每四年升級一次,分別于1992年、1996年、2000年、2005年和2009年開始實行歐洲一號、二號、三號、四號和五號轎車排放標準。2014年2月,歐盟又通過了一項法案,自2020年1月1日起,歐盟范圍內所銷售的95%的新車二氧化碳排放平均水平須達到每公里不超過95克。由于歐盟定期提高汽車排放標準,汽車公司要想在競爭中取勝,必須不斷投入大量資金進行技術攻關,通過改善汽車構造、性能等措施來降低污染源和成本,以及探索新能源汽車。
案例4:制定標準和技術升級時間表,促進美國數字電視技術推廣和產業發展
為促進國家信息高速公路的建設,1992年克林頓政府把市場應用前景較好的數字電視作為美國電子信息產業的重要內容。首先,美國通過了《1996年電信法》,確立了數字電視標準和實施的時間表。由聯邦通信委員會(FCC)制定有關規劃,公布逐步用數字電視系統代替模擬電視系統的時間進度、資助計劃和頻道安裝分配規劃,為電視臺、制造業、用戶等制定相應的優惠政策,給各方面一個技術轉換的充分準備時間,并首先在公共廣播電視臺試行。為此,聯邦政府還制定相應的配套政策,如放松準入管制、財政支持、發展電視內容產業等政策,抑制壟斷、促進競爭,化解系統轉換的市場風險,推動了美國數字電視產業的發展。從1998年11月開始實施數字電視地面廣播(DTV),到2009年6月,美國已關閉所有模擬電視信號傳送,全部轉換為數字電視信號。
作者:呂薇 來源:中國經濟新聞網
責任編輯:gao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