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月,中國互聯網端和大眾媒體最關注的明星人物只有一個:埃隆·馬斯克。
這位40出頭的年輕富豪、純電動汽車特斯拉創始人在中國開始了他的首秀。他接受了央視的對話欄目的采訪,與楊元慶、周鴻祎等國內科技大佬進行一場“極客對話”,又密集接受了央視、
特斯拉真的會獨霸電動汽車產業嗎? 一方面無數傳統產業大佬居高臨下的斷言特斯拉撐不了5年,另一方面故作謙虛地CEO馬斯克也承認特斯拉很可能會失敗,只希望電動汽車產業能取得成功。而與那些“傲慢且遲鈍的大公司”不同,夾雜在中間地帶、一心想改變能源壟斷格局的新能源從業人士一直抱著艷羨和學習的復雜心態觀看著特斯拉所做的一切,所有人都想知道:特斯拉的神奇之處在哪里,改變世界的那個可以撬動地球的支點在哪里?
在充電站! 很多中國汽車企業的老總在談到特斯拉的時候總會不屑的說,我們分分鐘就可造出特斯拉,他們技術上遠不如我們……
這并非是沒有理由的過度自信,僅從車輛技術而言,特斯拉離稱霸世界還非常遙遠。但傲慢確實容易伴隨偏見,這恰恰說明馬斯克改造世界計劃的威力正在被汽車公司們低估:特斯拉沖擊傳統產業和對常態商業模式的叩關之術,其實不在電動車本身,而在于那個雄心勃勃的充電站Supercharger計劃。
很多人都以為從傳統汽車到電動汽車的變革,不過是燃料的更換而已,這種謬誤是因為對電的特性認識太輕。如果未來人類真的把燒油的汽車都變成了電動車,歷史一定會告訴我們,這不僅是技術上的革新,更是生活方式的轉變,甚至是整個人類工業文化的大躍進。
電,作為一種二次能源,其區別于油、媒、氣這些一次能源的地方很多:它有穩態和暫態的形式,它看不見摸不著,它需要從其他能源轉化,它的價格可以24小時不斷動態,它可以不斷往復流動,它可以充放自如,還有更瘋狂的,它可以離開地球。
如果有一天,我們在月球和火星發現特斯拉的超級充電站,無須意外。
根據特斯拉的網站顯示,如今特斯拉在北美和歐洲共有正好100個超級充電站,宣稱能免費提供車主在半小時內充好一半電量,可保證續航約270公里。到2015年,特斯拉就可覆蓋美國近98%的區域,多位于高速公路附近的購物中心和咖啡餐廳附近。而在中國,雖然還沒有明確的整體計劃,但伴隨著馬斯克的中國行上海金橋的超級充電站已經交付,而馬斯克也明確表示在中國的充電站以后將使用太陽能并將沿著京滬線完成配置。
且不去評論這樣的藍圖技術上是否可行,單從這簡單的計劃中,透過分析,已可讓我們知道這位顛覆狂想者所圖之大。
作者:廖宇 來源:鈦媒體
責任編輯:gao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