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內蒙古自治區工商聯主席田震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內蒙古迎來發展光伏產業的新機遇。內蒙古經濟和信息委員會副主任張伯成同樣認為,基于資源、能源和區域優勢,目前整個光伏產業包括制造業有向內蒙古轉移的趨勢。 提起內蒙古的光伏產業,勢必要說多晶硅,從2007年開始
行業難題亟待破解 截至2014年上半年,內蒙古開發風電的民營企業已有近20家,約占投資企業總數的一半,參與內蒙古光伏電站開發建設的民營企業有近10家,并網容量達34萬千瓦時,完成投資約40億元,約占內蒙古太陽能發電并網總容量投資的21.5%。
內蒙古神州硅業有限公司技術中心主任曹忠告訴記者,融資難是所有光伏企業面臨的共同難題,除此之外,國家應該盡快為多晶硅摘掉“兩高一低”的帽子。“現在國內市場對多晶硅的利用一半來自國內,另外一半靠進口,事實上我國多晶硅產量完全沒有達到自給自足,何來‘兩高一低’?”
內蒙古香島生態農業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劉永良表示,內蒙古光照資源豐富,但享受電價指標不足,入網配套、融資渠道受限制等問題仍在困擾著光伏企業。目前,光伏企業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是補貼難、并網難、土地貴。
內蒙古經濟和信息委員會副主任張伯成告訴記者,“基于資源、能源和區域優勢,目前整個光伏產業包括制造業有向內蒙古轉移的趨勢。為了規范內蒙古的光伏產業有序集聚發展,內蒙古著力重點建設5個光伏產業園區,即呼和浩特市光伏產業園、包頭市土默特右旗光伏產業園、鄂爾多斯市伊金霍洛旗光伏產業園、巴彥淖爾市烏拉特后旗光伏產業園和阿拉善經濟開發區光伏產業園。”
此外,張伯成透露,正在建議設立專項資金支持光伏產業發展,重點支持光伏產業創新,降低能耗和生產成本,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對符合條件的企業予以稅收和信貸支持,太陽能發電財政補貼應及時發放到企業手中,鼓勵延伸硅材料加工產業鏈條,提高產品質量,走深加工之路,逐步形成產業集群。
作者:趙杰 張鷹 來源:中國經濟時報
責任編輯:gao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