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步,我們還需要出臺更多的政策支持光伏,特別是分布式光伏的發展。除中央政府拿出費用進行補貼之外,地方政府也應該拿出更多的辦法,來支持分布式光伏發展。現在許多地區,比如上海、江西、河南、山東等等,已經出臺了在中央補貼的基礎上又加價補貼分布式光伏的政策,但這些政策,現在有些還沒有到位。隨著政策到位,未來分布式光伏會有一個很大的增長。
此外,還應適當調整分布式光伏政策。8月,國家能源局在嘉興會議上明確提出,利用荒山荒坡、灘涂、魚塘等發展發電項目,明確35千伏及以下電壓等級接入電網,單個項目容量不超過2萬千瓦且所發電量在并網點變電臺區消納光伏電站項目,可以執行當地光伏電站標桿上網電價。這意味著分布式發電技術的利用范圍將擴大,有利于利用好的資源擴大市場。配額制政策也已在制定之中,2月14日,國家能源局綜合司對配額制政策的征求意見已經完成,下一步,相應辦法將通過發改委提交國務院進行批準。對于各省區市電網企業將提出明確發展可再生能源配額的強制要求,另外制定激勵政策:對于完成配額的各省區市,非可再生能源電力消費在年度能源消費總量控制考核時會折算為節能量,不計入能源消費總量控制。
同時,政策的制定還應考慮適應能源生產消費革命的大背景,十八大報告明確提出推動能源生產消費革命。能源革命就是在人類能源發展和利用過程當中發生的能源系統的演替過程,以及在此過程中發生的一系列重大變革,最終通過一系列的技術、制度變革,把人類能源生產消費推向清潔、低碳、智能化的時代。這次能源革命的推動過程體現了幾個特點,發生伊始即帶有全球性,與清潔、低碳密切相關,與新型經濟、低碳經濟、新型城鎮化也密切相關。
為適應世界能源轉型大趨勢,美國、歐盟、日本等國家都在做轉型準備,并制定了相應路線圖。美國進行頁巖氣革命,歐盟提出低碳理念,利用豐富的可再生能源,日本則強調多元化并推廣節能。這也對我國下一步制定這方面的計劃,有很好的借鑒作用。
總的來看,我們國家的能源政策體系已經初步形成,包括立法、規劃、電價、補貼等等,政策效果比較明顯,促進了產業迅猛發展。但是,在產業發展過程當中,光伏政策還存在協調性差、剛性不足、力度小等問題,政策設計還有空間。今后,我們在完善政策的過程中,將發揮中央和地方的積極性,促進集中式、分布式協調發展,推動能源生產消費革命,考慮到全球能源轉型趨勢,應對我們國家的生態環境挑戰,并適應市場化的趨勢。